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外婆家村头那座古石桥(散文)

电力公司职员 王阿丽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1月02日   05 版)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外婆所在村里的那座石桥位于村东头,是村民们通往镇里的必经之桥,它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迎来送往,见证着村庄的时代变迁。

    小时候,每逢寒暑假,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兄妹仨浩浩荡荡回娘家,外公外婆虽然不在了,舅舅、姨妈家便是妈妈的娘家。远远瞧见石桥,我们就变得异常兴奋,我们知道走过桥那头的小巷便是姨妈家,再拐过弯就是舅舅家。临到桥边,我会高声嚷嚷:“让我走在最前面!”小孩子的心情当然是想成为舅舅、姨妈“家中来亲戚了”的报喜鸟,让他们抱一抱,亲一亲。此时,两个哥哥也不跟我争,约定俗成地让道。

    这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老石桥,桥面由4块花岗岩拼接而成,每块约3米长,半米宽,没有桥栏,妈妈提醒我走在中间,让哥哥们在我身后旁边护着,我们的队伍呈人字形通过石桥是我最深的印象。

    妈妈返家后,我们便留在舅舅家或是姨妈家度过寒暑假,石桥也便成了我们的乐园。有时,我们趴在桥板上,双手放在嘴边呈喇叭状,对着桥缝隙大喊大叫,此时,我仿佛听到了石桥远古的回声;有时,我们站在桥上往河里掷石子,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碧清的河水溅起涟漪阵阵。清晨,我们赶着羊群,走过石桥,去田边放牧;傍晚,我们坐在石桥边上,等待长河落日圆的夕照时光。夏天,顽皮而又胆大的孩子从石桥上往水里跳,一个接着一个如下饺子般闹腾;冬天,下雪了,我们更是急不可耐,不约而同聚集在石桥上,滚雪球,堆雪人……石桥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欢乐!

    记得有一次,我和姨妈家的邻居小可一起外出玩耍,不知不觉走到了我家附近,忽然有种想家的感觉,我对小可说:“今天我就不回我姨妈家了,你捎句话给我姨妈,就说我回家了!”晚上八点钟,响起了敲门声,已经睡着的我迷迷糊糊听到姨妈和姨爸的声音。原来在田间劳动了一天的姨妈回家后,听说我独自一人回家了,姨妈和姨父晚饭也没顾得上吃,急急忙忙奔了五里地到我家,看到我在家,他们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妈妈让他们留宿,他们也不肯,说是第二天要赶早干农活,临走前,妈妈叮嘱他们黑灯瞎火地走夜路要注意,尤其是过那石桥时更要小心。姨妈笑着说:“你就放心吧,那桥哪里有缝儿,哪里有小坑儿,从桥的这头到那头要走多少步,我们都清楚得很呢!”原来,石桥的长相早已烙在姨妈的心里!

    最近,回乡探望舅舅、姨妈,发现村里变化可真大,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村部旁边的“幸福小广场”几个字分外引人注目,村里绿树掩映、蔬果飘香,多年不回村的我险些迷了路。问过老乡,远远地看到熟悉的石桥泊在那里,这应该是村里唯一不变的建筑,它默默注视着村庄,又似一位母亲伫立村头,静静等候游子的归来。

    我轻轻踏上桥面,生怕惊扰了它。此时,桥上起了风,童年的记忆随着河中缓缓泛起的涟漪再次变得清晰,似乎有一个声音在悄悄呼喊: 远方的游子,请放慢你的脚步,让你的脚实实在在地踏在这朴实的石桥上!我心里一热,所有关于石桥的记忆再次复苏,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归乡的温暖……

    责任编辑:谢宛霏

忆朱华阿婆(散文)
外婆家村头那座古石桥(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