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家乡,每天走在熟悉的路上,进城下乡。
那条路还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满了水,避闪不及。有时候碰到洒水车,还得紧急避险,逃到路基上。过了这段路,就是一段乡路,两边都是绿色的田地,绿油油的玉米地轻微地摇晃,像是在点头致意,远处蓝天笼罩了目光的尽头,白云闲散地飘行在巨大的蓝色琼宇之下。公路两边站着笔直的柳树,树上知了高鸣,一路不停歇,走一路听一路,白听了夏天的乐章。
这条路我走了人生前二十年,每次走都轻车熟路,只不过在我离开它之后,我就不知道路怎么走了。我没有了去城里的目标,我突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或者说,去目的地的路,我的导航仪失灵了。
这条路,是公交车司机带我认识的。后来也是我父母带我认路走过的,有前辈的指引,这条路我没有迷失方向。甚至比他们都走得好。当我真正离开熟悉的路,没有人带着我,我心里发慌,不知道该怎么走。就像小时候,找不到妈妈一样,面对茫茫人海,不知所措。
学生时代写路,我可能会说人生之路,再旁征博引,举遍中外名人事例,讲述不同人的道路人生,纸上谈兵。直到现在,自己的路,前路茫茫。写别人总结出一堆的道理,高谈阔论,巴不得显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有多深刻。
这是我二十多岁的思考,是我的路。
从上学开始,我们就走了不同的路,初中毕业就各自分道扬镳,去了不同的高中,继而去了不同的大学,我们在每一个分水岭都面对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人站队,我们面对的选项越来越多,等到了最后,我们就面向了社会的360行。
选择多了,路就多了。
有的同窗去了大城市,有的去了小城市,又分开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开始自己默默耕耘。谁也说不好自己的“未来”会耕耘的怎么样。人生就好像是一场比拼,昔日的同窗都希望自己过得好,即便不同行业。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寻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在沉潜的日子里,默默让自己锻炼一技之长。起码,我们要在自己合适的赛道上,拼命地努力。我不知道该怎么样靠近自己的路,时间久了会怀疑自己是否可以走向那条路,于是,我的状态就像极了在水中拼命地游,拼命地挣扎,始终前进有限,离岸无边。这是突然面对一把时间,面对漫长人生突然地迷失,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彷徨”。
我是个普通人,我觉得出了学校之后,必须要承认自己的平凡。在象牙塔给了造梦空间,出了象牙塔梦境是开始破裂。昔日的种种皆为过往,今日之始,皆为序章。
此序章,是一张白纸,任凭你涂写乱画,而走的每一步,涂写的每一笔都是人生,踩错的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时间,只不过,是否能正确对待我们的一辈子,我们的时间海海。在我不敢过分造次我的时间时,我只能先找平稳的路度过彷徨期。等熟悉了路,就有胆量挑战其他的路线。世界就变得大了起来。
过去的路已成定局,未来的路路途漫漫。
未来的路,依旧是大雾笼罩,颇有迷雾大森林的感觉,我们拿着手杖向前摸索,做自己的先导和探路者。
心境尚未打开,未来的路途就是抓瞎一片。走一步看一步,似乎下象棋时,只盯住困住的棋子,患得患失,只想走一步保全,失了大局意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被眼前的事束缚手脚,就会劳神伤身,苦苦不解脱。
当跳出这样的思维怪圈之后,突然发现,我们的人生海海,自己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生活除了目前的窄窄的通路,还留出了无限可能的通路,这样的通路需要打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以拓宽自己的潜力。自己所有的困窘皆是能力不到,看不到自己的可能,坐井观天,限制了看到那一片天空的可能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爬出那口井。
在一处地方待的久了,很容易让自己的思维固化,因为我们看到的那片天,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常会觉得在那个地方待的烦乱不堪。身在家中坐,心向远处飞。外面的世界会带来很不一样的东西。
远方的意义,是你所期望的奔赴。我觉得,路上的意义,就在于思索。
我在路上会想很多东西,我会想这些乘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做什么。路过的每一处陌生地我也会想这里的人怎么生活,每天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会给写作提供很多灵感,也会让我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
当我们踏上路上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又一次的流动,寻找自己的路,寻找救赎的路,寻找安静的路。
有人说,路上的意义,在于你的目的地是哪里。
我们一直在寻路,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人寻的路都不一样。只因为我们在路上,所以我们才会思考更多。
责任编辑:龚蓉梅
河北工程大学学生 王晓彬(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