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匠人“三不”(散文)

濮阳日报副刊部 刘文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1月23日   15 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曾几何时,“磨剪子来抢菜刀”的吆喝,亲切而又家常,高亢而又嘹亮,像歌谣一样响彻大街小巷,大人小孩耳熟能详。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吆喝已很少能听到了。好在少不代表没有,总有一些人在从事一些行将消失的行当。一天,我下班回到小区,有幸见到肩扛一条板凳的张同仁老人正拖着长腔吆喝:“磨剪子来抢菜刀……”

    张同仁今年69岁,家住附近城中村,打15岁起就开始跟着师傅走村串巷。那时候,这门手艺还很吃香,邻村有两个小伙子跟张同仁一起拜师学艺。三个学徒当中,最是张同仁勤奋好学,深得师傅赏识。一年以后,一个因为吃不了苦中途退出了,另一个则因为游手好闲而被师傅劝退了。师傅在他学徒期满时送了他一套工具,语重心长地说:“同仁你记住,干咱这一行,得靠手艺吃饭,要凭良心干活。力气和功夫,一样都不能省。”承袭了师傅衣钵的张同仁,谨记师傅教诲,在这个行当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许是就因为“磨剪子来抢菜刀”的吆喝太少见了,大家都稀罕。张同仁刚在小区广场上放下家伙什儿,还没吆喝几声,很快有人拿着卷了刃的剪子或豁了口的菜刀从四面楼房里赶过来,足有十几把。我楼下的邻居南女士拿了两把刀来,一把是切菜用的,一把是剁排骨用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卷刃和豁口。她说,这两把刀都经张师傅打磨过,很锋利很好用。但是,前几天她准备和面包饺子,指使老公剁肉馅。老公嫌剁肉馅费劲,不如直接去超市买现成的肉馅来。当时她抢白了他一句,那买速冻水饺来,岂不更现成?老公过去单身时没少煮速冻水饺吃,现在一提起来就反胃。所以他虽然没再反驳她,但也不高兴她以此掣肘他,有点小情绪,力道就用得不均匀,乒乒乓乓一阵乱剁,结果把两把刀都剁坏了。

    “刀越快越不能乱剁”,另一位拿着剪子的李姓女士笑着打趣说,“敢情都怪张师傅把刀磨得太快了。”

    说笑声中,张同仁已骑上条凳,进入工作状态。他把南女士的菜刀卡进凳子前端的槽里面,先用抢子铲掉菜刀的卷刃,再用磨刀石磨去菜刀的豁口,接下来一边重新给菜刀开刃一边说:“剪子的刃口要求是陡峭的,所以得磨;菜刀的刃口要求是薄而光滑的,所以要抢。”抢菜刀的工具是一把特制的钢锯,状若木工用的推子。因为菜刀本身也有一定的刚性,张同仁得用上足够的力道,才能把其铲出坡度、削薄锋刃。只见他左脚抓地,右脚蹬在绳子上牢牢固定住菜刀,双臂张开,缓缓用力推动抢子。他说,磨好一把菜刀,一般要经过抢子抢、油石磨、细石磨、水冷却等几个步骤。用机油浸泡过的磨刀石磨刀,能避免高温起热,磨出的刀更锋利,使用时间也更长。

    尽管当日气温偏低,一场秋雨使很多人来不及脱下短袖就直接罩上了外套,可几把菜刀剪子磨下来,张同仁还是累出一头热汗。他喘了口气,一边用拇指试一把剪子的锋刃一边说:“也是岁数不饶人。搁从前,这点活儿根本不叫活儿。”

    此前,我见过用砂轮打磨剪子菜刀的,便问张同仁为何不用,那样总归省力些。张同仁骄傲地笑了,说:“砂轮磨刀?我师傅没教过我,我也不会教给我的学徒。那不算是糊弄人,也得算是不厚道。用石头磨刀还得不停地拿水冷却呢,何况砂轮的转速那么高?转速一高就摩擦生热,一热刀刃就变软退火。这样你倒是省力了,可刀的硬度却没了。钢刀成了破铁片子,那还怎么用!我告诉你吧,我不光磨刀不用砂轮,我连吆喝都不用电喇叭哩。”

    一席话把在场的人都说笑了。大家纷纷证实,砂轮打磨出来的刀剪,就是不经用。又说现在很多生意人的吆喝,高一声低一声,远一声近一声,听上去挺卖力的,但凑过去一看,人家不是在看手机,就是在跟人聊天,原来是把吆喝录制到了电喇叭上,哪还有张师傅这样原汁原味的吆喝!南女士试了试刀刃,也满意地笑了,一边掏钱一边说:“我上次是在小区门口请张师傅磨的刀,亲眼见过他不光吆喝不用电喇叭,磨刀不用砂轮,他还有‘一不’哩。”

    那“一不”是没有公安部门开具证明的匕首,张同仁不给你开锋。

    磨一把菜刀5元钱,磨一把剪子一般也是5元钱,但如果磨一把匕首呢?南女士说,那天她加班,回家时看见张师傅准备收摊了,但想起自家的菜刀用着不快了,就问他能不能等她回家拿刀来。张师傅说没问题。等她回来,看见两个年轻人正缠着张师傅给他们的匕首开锋,开价从50元涨到100元,直至300元,赶上平常磨几十把刀剪了,可张师傅丝毫不为所动。一个年轻人有些着急地说:“你就说你到底要多少钱吧,五百行不行?”张师傅说:“我给你们说过了,不是钱的问题,没有公安局的许可,再多钱也不行。”这样说着,张师傅一转脸看见她,二话不说就接过菜刀磨起来。

    这就是张同仁,宁磨5元一把的菜刀,也不磨500元一把的匕首。南女士说,这难能可贵的“三不”,见证着张同仁师傅一个老手艺人的操守。

    弓背,弯腰,一只脚前,一只脚后,双目一线,两臂张开,扛着板凳吆喝或跨上板凳磨刀,是张同仁介入这个世界的姿态。这样专注的姿态已久违了,因其久违而更见力度,也更见沧桑,仿佛一张遥远年代的黑白照片,经典,温暖,不卑不亢,却感人至深。

    责任编辑:龚蓉梅

匠人“三不”(散文)
脱墼(随笔)
为了雪山的召唤(外一首)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