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永生的父亲

安徽寿县作协主席 黄丹丹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1月23日   04 版)

    编者按:

    长于散文创作的青年作家向迅的《与父亲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通过六篇风格迥异的散文,打捞与父亲有关的万千细节,着力探讨中国式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兄弟朋友之情。

    文学作品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父亲,向迅笔下的“父亲”,远离神龛与脸谱化光环,与众不同,同时又赋予这个形象普遍意义:每一个人都能在他身上窥见自己父亲或父辈的身影。这既是一本献给父亲的书,也是一本献给所有无名父辈的书。

    本报今天刊发的散文《永生的父亲》,是青年作家黄丹丹写下的《与父亲书》带给她的情感激荡与创作启示。作者以写作者的视角打开对《与父亲书》的多层次解读,以阅读者的身份捕捉父与子的人性之光,这篇文章折射出通透的廊道,通往作者的内心,抵达文学的内核,或许,也会启发更多的青年写作者。

——————————

    今年十月底,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省文联主席陈先发批评我:“内心过于优雅”。我知道这句批评的背后,是指我的写作是有所保留的展示,表面上看,多是向美而生的姿态,而实际上,作品缺乏真实的撕裂感与令人蒙羞的耻感。这些感觉我没有吗?当然有,但我不敢真实地书写出来,我有意地回避了很多晦暗乃至耻辱,要知道,书写它们不仅需要勇气,还得靠捉笔的手劲,尤其手劲更重要,如果用力不均,用笔不稳,呈现在作品里的事物就会变形、虚化、夸张,显出伪像。

    近日读向讯所著《与父亲书》,感慨于向讯的勇敢与克制,那本书里有逼人的真,不勇敢的人真不敢那么写亲人。亲情不好写,杂志编辑往往会友情提示:要么作者的名气够大,要么所写的对象很特别,否则,轻易不要写亲情文,因为那很容易落入窠臼,往往书写者自己感动得不行,但读者却对之毫无兴趣,难引共情。

    我在读《与父亲书》的序言部分就被戳疼了心。向讯书写时,将情感处理得克制,但因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箭中靶心,那些精准的细节,充沛的情感,传递到读者心中,便如刀锋剜心一般。我没有一口气读完它,实在不敢读下去了,因为那些文字牵出了我封存的记忆。我找出父亲二十多年前写给我的信,谢天谢地,我没有犯向讯似的错误,将那些信销毁。我一直保留着它们,将它们藏在隐秘的角落,再也没打开过——直到读《与父亲书》。

    明明彼此很爱,却鲜少通过语言与肢体交流

    隔了一周,我再次打开《与父亲书》。读完它,我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

    我坐在自己平日写作的北窗下,望着窗外黛色的山群,脑海中绵延着群山般的往事。而那些事,是我过去不敢去回想,更不敢让它们白纸黑字地出现在我作品里的。我在想自己的内心究竟幽闭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以至于让它们成为一股股暗流,不歇地迂流在那所谓“优雅”的表象之下。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时常生出的狂躁、焦虑、绝望与抑郁,其实是源于,我从不敢正视内心深处的伤痛,也从未想过要清淤与疏导之。

    “文字是一枚枚治病的丹药”——这是我对自己缘何读书与写作的说辞。而事实上,这么多年,虽然我从未间断过读与写,但我的“病”却一直没有被治愈。

    向讯无疑是把文字这丹药的功能、用法、用量都掐准了的。他不仅借此丹药医好了自己,也用他所制的丹药医治着读者。读完《与父亲书》后,我突然找到了自己使用“文字的丹药”治自己的病疗效不好的缘由了:那是因为我用量、用法不对,浪费了对症的药。

    在《与父亲书》中,向讯借自己曾经的少年之眼,让我们看见他在鼠患之年经历了食物不足的危机、至亲为争夺一棵树的归宿发生的搏命、父母无休止的战争……他不惜亮出“家丑”,也不怕揭开自己的旧伤疤——我相信任何孩子都会将自己父母战争的灾难性看得大于任一场世界之战。

    孩子的心中,父母所支撑起来的家就是天下,就是世界。我至今仍然记得6岁时的大年初一,不知缘何,我妈卧床不起,我爸带着我围着煤炉烤火,不小心,一个在除夕夜没有燃尽的小鞭炮掉进了炉子里,炉膛遂爆出了一声巨响。我借机大哭起来。

    其实之前我就一直在忍着,不敢哭,我觉得那个年过得太冷清。我害怕爸爸妈妈吵架,我更怕卧床不起的妈妈会和爸爸离婚。在向讯的书写中,我仿佛看见了他们家三兄妹在父母争吵时瑟瑟发抖的样子,而作为哥哥的向讯又会悄悄掐疼妹妹的胳膊,让她哭,因为她的哭声会让正在争吵的父母停战。

    我不记得当年,我的哭声有没有唤起妈妈,但莫名其妙的,从那时开始,我就不喜欢过年,后来的每个春节,我都会闹人怄气,至今,但凡过年,我就会心情沮丧。

    在童年受到的伤害,得用一生来医。如今,年近中年的我,依然怕过年,春节,我从不愿意出门访亲问友,而是躲在房间里读书或码字——“文字是一枚枚可治病的丹药”,而无论我怎么大剂量地用“药”,都治不好我的病,似乎每个年假,我都会因情绪失控而向最亲近的人发飙。我失控的坏情绪殃及父母、爱人与孩子,我知道无论后来如何弥补,那一刻我给予他们的伤害,都是无法抵消的,我很厌恶情绪失控的自己,但我却无论如何都医不好自己。有次,在我发飙后的寂静深夜,老公甚至带着幽怨的腔调说,我真想不通,为什么在外面那么优雅的一个人,身体里居然藏着那么一头猛兽,我更想不通,你读那么多书都读哪里去了……彼时,我也感到懊恼与困惑,我为文字的丹药无法解掉我的毒、治好我的病而陷入绝望。

    那天,我翻到一半的《与父亲书》被老公捉住,我见他翻了几页就泪眼婆娑了。于是我借故离开,给他流泪的空间。他在疫情期间失去了父亲,他在父亲因疫情而潦草的葬礼上都没有流泪,但那一刻,我想,他肯定是被向讯克制却深情的描写勾起了自己对父亲的回忆。中国式儿子与父亲的关系有不少都是,明明彼此很爱,却鲜少通过语言与肢体交流。《与父亲书》中的父亲与父子情令人动容,是因为向讯真实的书写,在书里存在的父亲与现实里的父亲是同一个人,而不是被粉饰了的、美化了的父亲,该怎样就怎样,向讯一点也没有因为是在书写自己的父亲,尤其那还是已经仙逝的父亲而虚饰什么。他文章里的真,不仅是真实、真情、真切,还有落到实处的细节为这些做佐证。向讯的真切是不失控的,真情是不发酵的,真实更加是不遮掩的大胆,要是我,我不敢写父亲的疑似出轨。他不仅对父亲够“狠”,对自己也剖析也够深。他写父亲在重病期间,他陪父亲去动物园,父亲开心而稀奇地掏出自己土豪金形状的山寨手机,可按了半天却无法拍摄成功,他发现是手机内存太小,因储存满了而导致相机无法使用。他替父亲删了些东西,见父亲兴致勃勃拍照时,动念将自己的手机与父亲手机交换,但最终因为自私而放弃了这个念头。书中,他做过无数类似的自省。仔细想,他的自省里,岂不类同与绝大多数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自私?这是人性,却是人们不好意思抖搂出来,甚至自己不愿承认的本性。读完这本书,我忍不住又翻出它看看,感慨于一部散文集里这份难得的真,那是多么赤忱而勇敢的真呐。

    如果不是缘于这些真

    如果不是缘于这些真,《与父亲书》又如何能够超越亲情散文的书写范畴?作为一名资深读者,我从这本书里捕捉到了除却亲情之外的更多内容。譬如,在读《鼠患之年》时,我很欣喜地发现,他通过儿童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对我来说很陌生的乡村世界。那虽然清苦却有很多乐趣与奇遇的童年,真令我羡慕。

    童年是作家的富矿,向讯拥有如此丰饶的童年,又有天生的好记性(他在《时间城堡》里写自己还能记得三岁前所住过的老房子)将它投影记忆库,并能用一支神笔将他生活过的场景与他所获得的生命体验真实地描纂出来。同时,我还发现一个秘密——向讯怕也是热爱马尔克斯的吧?“雨季的一个清晨,也有可能是秋天的一个上午,父亲和叔叔为了一棵树的归属权,在众多邻居的围观之下进行搏斗。”我摘取的这一句,是不是很有《百年孤独》的意味?前文中提到,《鼠患之年》里,向讯书写了一个乡村孩子对饥饿、亲人打斗、父母争执的恐惧,但除了那些灰色基调外,这篇文章里还有明媚的光,譬如他们全家总动员外加一只猫一起对付阁楼上偷粮老鼠的那一幕幕场景,真是令人忍俊不禁。那些文字,我看得哭哭笑笑,痴了似的。不仅这一篇,我发现整本书,哪怕是写陪父亲看病、治病那段历程的文章《九月永存》和《独角兽》中,都不单只是灰黑色调,而是有着梦幻般魅人的调性。他的文章里一直有光。在光的映照下,有了影子,所以,那些难过的经历,让读者读起来就感觉影影绰绰地更加可怖,而一些有趣的事也被光放大了,注目于书的人,就像卡了一只眼对着万花筒,可以看见一个更为绚烂的世界。

    我一贯不爱在书页上弄出折痕,但这本《与父亲书》被我折了许多页。其中一页里写,他因为父母的争执,愤怒地抓着餐桌的边角,想掀翻桌子抛下一句“再也不回这个家”的狠话拂袖而去,但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情绪,沮丧地默坐在那里。另一页里写,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妻子坐在一起回忆往事时,说:要是你们能像我们这样好就好了。就是这一句也许会被许多读者忽略的话,让我断定了向讯是个借文字的丹药医好原生家庭给他造成旧疾的人。父母性格暴躁,孩子多半也会暴躁,父母感情不和,孩子的情感也多波折。但我印象中,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向讯,是个气质儒雅、面相和善的青年,与我曾有过同班(长三角作家高研班)之谊的向讯之妻,也是很清雅文静的女孩,他们“那么好”。

    散步的时候,我和老公又聊到《与父亲书》,我说,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读了一些书,写了这么些文字,还未能被文字的丹药医好。那是因为我不够勇敢,我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书写自己的生活,而向讯则是在大量的阅读、反思与真实书写的过程中,逼出了体内的寒。老公说我言之有理,然后,他把手机递给我看,我看见,他在给亡父的微信上,发出了一封他写给父亲的信。

    每一位父亲,都值得收到一封子女写给他们的家书。如果不知道如何提笔去写给父亲写信,就读一读《与父亲书》吧。读罢,你会发现,父亲,是我们人生之书的封底,我们簌簌地翻书,一直翻到最后,才懂得父亲的价值。感谢向讯的《与父亲书》,不仅让他的父亲在文字里得到了永生,还让作为读者的我提前读懂了父亲,并反省了我自己。

    责任编辑:只恒文

雪花的约定
永生的父亲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