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天,诸事安稳,朋友圈和空间里铺满了亲朋好友们热热闹闹的年终总结,弄得我一时也有几分心痒。可提起笔来,逝去的光阴在眼前奔腾而过,却又不知从何忆起。一抬头,忽然瞥见了之前给志愿学校的孩子们写下的摘抄书签,不由会心一笑。
《朗读者》中有一句话:“生命不在于你活了多少日子,在于你记住多少日子。”那么,什么样的日子更容易被记住,什么样的岁月更容易留下痕迹呢?我想,我们往往格外钟情于这样的时间——有质量的时间,有温度的时间。很幸运的是,“开绘啦”给了我们兼得的机会。
很多人看到“开绘啦”三个字,第一反应都是这是一个教孩子绘画的志愿项目,但其实不然。湖南的“开绘啦”,是一项通过培养专业的绘本情商课志愿者讲师,为少儿开展体验式绘本教学,从爱、生命与感恩等主题出发,让孩子在生动的绘本讲授过程中培养共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自主阅读习惯等的志愿项目。而我加入这个大家庭,也已两年之久。
在每周四室友躺在寝室刷视频时,我只身奔赴来回车程4小时的小学与孩子见面,几乎每次下车都要蹲在路边缓上好一会儿;备课笔记积攒了厚厚一叠,课前的排练试讲要打起十万分精神;班上个别孩子漠视规则的行为让我焦躁,直到半夜仍在脑内排演合适的应对举措……中途有志愿者选择了退出,但更多人选择了坚守到最后一刻。
在一次请假情况较严重的会议上,社工小姐姐严肃却又温和地告诉我们:“我希望大家能记住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或许一次请假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每周四的下午,都是只留给你一个人的。”
在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从怯于上台的新手讲师蜕变成了落落大方、沉稳自信的绘本分享者。
在每期的绘本课堂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穿靴子的猫》。一方面这是我当讲师后讲授的第一个绘本,孩子们的反应也很积极,给了我很大鼓励;另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就非常有趣,不论是猫的种种妙计,还是绘本对人物神态的刻画,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我觉得我不是在讲绘本,而是变成主动和孩子们分享和演绎我知道的故事,收获一样的惊喜和兴奋,这种感受特别美妙。
记得在讲这个绘本的时候,为了渲染最小的弟弟一贫如洗,我说大哥二哥有了磨坊和驴可以一起生活磨面粉卖钱,家里也有粮食;但是弟弟只有一只猫,家里连粮食都没有,连老鼠都不来偷吃。有个小姑娘举手说,弟弟可以把这只猫借给大哥二哥帮他们捉老鼠来换钱或者粮食,因为他们家里有吃的也会有老鼠,这样,弟弟也就有生活来源了。这个让我意想不到却很有创造力的答案,让我特别喜欢。
不是你来教孩子什么,而是要去感悟孩子能教给你们什么。孩子是让人惊喜的宝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真是很可爱的存在,他们懂得很多,却又常常懵懵懂懂。
我之前和妈妈说过,我其实更喜欢教小学的孩子,因为我很期待也很欣喜与混沌未知的生命相处,他们对我来说,更像破土的嫩芽,迫不及待地在这个世界里横冲直撞,呈现出一种生命的鲜活与恣意。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为他们适时搭上攀缘的长杆,在他们恣意到要把根系都抽出地表时认真提醒:“不可以这样哦,把脚放回去。”至于其他的,耐心等待就是。毕竟一位园丁种下的是真种子,而不是丑兮兮的塑料盆栽。
最后一节课放告别视频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又渐渐有点伤感。
我听到有个小姑娘讲了一句,老师,这好像在写小说呀。有个一向很积极的小朋友看完视频很开心地告诉我:“我数了一下,我整整出现了6次!”我只是微笑。
我看着他们说:“我们班里,有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听得全神贯注的同学;有特别会阅读,而且每次回答问题都能给我惊喜的同学;有画画画得很好的,踢毽子特别厉害的,会主动上来帮我弄电脑的,交代的东西带得特别全的,当然也有上课上一半抱着球跑进来的……你们每个人在我这里都很特别。我祝你们都能变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身边常伴温暖,永远心怀热爱,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祝福。”
有个小女孩接了一句:“我希望我长大后变成美女!”我忍俊不禁,但很赞同地回她:“变成美女很好啊,我也想当美女,我到现在也还在努力呢。”
临近期末,“开绘啦”文案组向所有志愿者征集几个问题的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通过‘开绘啦’的教学,你对未来的职业有什么不同的规划吗?”
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写下了下面的答案: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偏向做一名老师,也一直在为此努力。所以与其说“开绘啦”让我选择了做老师,不如说它让我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努力成为一名好老师?你该如何发掘孩子的无限潜力?你如何能让孩子受到最多的鼓舞和启迪?所以我很庆幸能与“开绘啦”相遇。
我们试图教会孩子感恩、爱与生命的真谛,而孩子则告诉我们:不只这些呢,还有更多哦。我记得试讲考核时,试讲的绘本叫《大嘴狗》。有人在下边捣乱,假装小孩子说了一句“狗肉火锅超好吃的”,好多试讲者竭尽脑汁去和他们掰扯道理,但在最后点评时,社工小姐姐告诉大家:“你不用把小孩子都当作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小天使,也不用因为一句‘狗肉火锅超好吃的’就大惊失色,觉得小孩子怎么能这样,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反应。”我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它甚至让我这个自以为是的“大人”突感汗颜。
在孩子那里,我们避讳死亡,避讳性,避讳战争与黑暗,可突然一夜之间成人的界限一过,我们又转而叹息:他们实在被保护得太好了,这让他们幼稚、脆弱、大惊小怪。我总觉得不该这样的。再后来,我遇到了“开绘啦”,这里的动物为了生存夺走其他动物的生命,却又忠诚地守护在主人身旁;这里有十面埋伏下的金戈铁马与英雄末路,有苦痛战争中在墙角盛开的小白花……这里的对错分明又不分明,会问你一句“你认为呢”,而不是告诉你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
我敬佩在这背后默默坚持的所有人,而我也愿意带着这份感动,继续走下去。
特邀编辑:董学仁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 张译方(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