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看戏(随笔)

河北科技大学学生 李雪可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1月30日   08 版)

    傍晚,在校园里散步,忽而听见悠悠的戏腔。循声觅去,远处的草地上,几位穿着时尚的老人正起着架势唱戏。听到那曲儿,我不由得想起了儿时春三月的庙会,想起了我那年年都要看戏的父亲。

    父亲爱戏,虽平日里不爱说话,却极爱自顾自地哼着戏里的曲儿。每年春三月,都会有戏班子来村子里唱戏。他们在那露天的戏园子里,从早到晚,敲锣打鼓、咿咿呀呀地连唱三天。能从梁祝唱到穆桂英,再从三国唱到牡丹亭。小时候,三月初五一到,父亲就带着我,打着手电,走在昏暗幽深的小巷子里,走在看戏的路上。

    白天要农忙,父亲没空去戏园子看戏。只有等晚上,吃了饭,歇上一会儿再拿上个小板凳,我们才出发。母亲不爱看戏,所以每年春三月的看戏活动,只有我和父亲。

    那时,村子里仅大路上有几盏昏黄的路灯,父亲为了抄近道,每次带着我从小巷走。三月的夜,小巷积满了巷内人家的浣衣水,散着肥皂的香气。宁静的水融了手电的光,粼粼的像一条神秘的河,斗折向前,明灭可见。初春的夜是静谧的,连虫鸣也不曾有。我抱着小板凳走在前,父亲打着手电筒走在后,腋下夹着我的外衣,嘴里哼着戏,不紧不慢地走着。我踩着父亲的曲调,踏着潮湿的泥土,望见远处的月光洒下,冷冷的清辉伴着父亲哼出的小曲儿落在了巷尾的老树上,皎洁而孤傲。

    出了巷,再走不远就是戏园。还没走近,就听到了锣鼓声和台上人的戏腔,夹杂着园子里小孩儿们吵闹叫喊的声音。我见不远处有吹糖人、卖糖葫芦、做炸串的,就加快了脚步。我抱着板凳跑到那一簇糖葫芦下仰着头痴痴地看着,一个个圆溜溜的大山楂披着金黄的糖衣串在竹签上。那山楂个个红彤彤的,金黄的糖衣被灯照得晶莹剔透,让人忍不住想去舔一口。

    “走。”我正看得发呆,父亲拉起我的手往戏台那儿走。他拉着我在人群里转好几圈,逢人就寒暄,如此折腾好一会儿,才找到一个灯光好、声音清、人不挤的地方让我坐下。我其实不爱看戏,来戏园子只是想和伙伴们玩,看一会儿就会和父亲说想去玩。

    “不要跑远,一会儿去找你。”我点点头,就往园子外面跑了。但父亲爱戏爱得紧,每次不到结束是不会回家的,而每场戏往往又能演到晚上十二点。常常是不等父亲来寻我,我就自己跑回来了。

    “爸爸,我瞌睡了,咱们回家吧。”我抱着父亲的腿,坐在他的脚上,在锣鼓喧天声中仰头冲他喊着。

    “再等一会儿,等这个人唱完咱们就回去。”父亲抱着我坐在小板凳上,用他的大衣盖着我,只将我的头露在外面。父亲怀里暖暖的,暖的我更想睡觉了。我巴巴地望着戏台,祈祷那个人快点唱完。只见台上那人来回踱步,摇头晃脑,头上戴的翎子跟着甩来甩去,好像西游记里孙猴儿的凤翅紫金冠。暗红的幕布后面,几个穿着各异、头戴冠盔、手持枪戟的人走来走去。我打了个哈欠,依稀听出那人唱了一个“狗”字,迷迷糊糊想起出门前忘记喂我家的小白狗。

    “爸爸,回去的时候你背我好不好?”我困得睁不开眼,抬头看向父亲,却只看到了他的下巴。

    “好,再等等。”他拍拍我的脑袋,看也不看我一眼。

    许久,台上的人唱完了。我揉揉眼睛,抱起小板凳,拉着父亲的手就要回家。他望一眼戏台子,转身蹲下背起我,哼着小曲儿,带我回家了。

    责任编辑:龚蓉梅

老村庄(小说)
听雪(随笔)
老杨的自行车(随笔)
看戏(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