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留给志愿者的蓝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 黄舒晴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29日   06 版)

    伴随着烟花在鸟巢上空盛放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我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也结束了。回望过去的一个月,何其荣幸能作为“双奥之城”的见证者、参与者,看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在赛场上书写,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齐聚一堂、同场竞技,以不屈的挑战不断突破人类的极限,一遍又一遍用行动阐释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不灭的因由。当融着拼搏激情,绘着冬奥图景的画卷在新春中国徐徐展开,我知道,定有一处笔墨,也许在不起眼的角落,是留给志愿者的蓝。

    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冬奥服务工作,前期的培训学习必不可少。志愿服务通用知识、冬奥专业知识、紧急情况应对方法、防疫与卫生、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一系列培训覆盖范围极广,为我们之后提供好的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真可谓学以致用。我主要负责接待台的工作,为前来的媒体记者换证。遇上不知道要换证的记者,有时需解释一番。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寻找失物、询问班车时间、进门后该怎么走……虽然都是细碎的小事,但在与记者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看到所学的知识有力有声地落到实践中的时候,还是觉得欢欣。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常高兴能够服务媒体,走近他们在重大赛事中的报道工作。眼界的开阔始于器材,转播记者常是长枪短炮、大包小包,各种摄录设备、三脚架、拖杆箱……东西多时过安检会稍麻烦些。交流不畅时,安检口的工作人员会找我们出去翻译。比如让带水的记者喝一小口,又比如让他们提前将外套脱下来放到检查箱中、把设备放入安检通道里。

    在岗位上,我记录着他们来去的时间,也悄悄观察着他们的工作。我看到了一开完发布会便转身席地而坐,把椅子当桌子飞快打字组稿的穿着黑色长棉服的女记者,大冷的天里在混采区架着机器翘首以盼等到晚上近九点的日本记者,总是拖着两个大箱子风风火火地跑来又风风火火地跑去的捷克记者……我期待去看他们工作,期待听一场发布会,看一场混采,向往未来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参与这样一场盛事的报道。所以,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朋友们提供服务,我满足而欢喜。

    在这里,有幸遇到了很多漂亮的景、可爱的事、温暖的人。冬奥村很美,晴时天蓝如洗,暖融融的阳光下,有运动员坐在广场的台阶上吃着炸鸡闲聊,还有运动员在宽敞的路上骑着单车飞驰。“和”与“乐”,温馨与欢畅,抽象的形容词在阳光下定格的画面里有了注解。

    印象很深是除夕那天,虽然大家都没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村里的新春仪式一点儿没少。贴窗花、拍合照,这样的幸福点滴给了我们很多慰藉。以旗阵广场飘扬的万国旗为背景,我们用志愿者“蓝”和沐浴着冬日暖阳的微笑迎来了崭新的2022。我所在的接待台前也挂上了写着“新春快乐”的剪纸。这是最难忘的一个年。

    其实有时不免质疑,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是不是太小了,在这样一幅宏大的图景中太微不足道。但是,看到闭幕式上6名志愿者代表点亮并举起手中的灯笼,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用中文郑重地说:“志愿者,谢谢你们”,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所有都值得。

    而今回忆起来,还是能想起记者们接过媒体卡用不太好的中文跟我说“谢谢”时的样子;还是能想起有位记者看着我根据对应序号在文件夹里找到他的证时感到神奇的表情,以及他而后竖起的大拇指;还是能想起巴西老爷爷一路小跑过来招呼我们合影的场景;还是能想起挪威新闻官给我们写的纸条:You are all so nice and helpful……

    感恩遇见,感谢获得!这个冬天,这段经历,这场盛会,我将珍藏于心,骄傲很久很久。在掌声与欢呼,鲜花与祝福中,鸟巢上空的烟火为冬奥画卷做了最完满的收笔。

    责任编辑:谢宛霏

留给志愿者的蓝
用爱守护每一片雪花
从“橄榄绿”到“志愿蓝”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