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用爱守护每一片雪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团委副书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运行团队志愿者副经理兼临时团委副书记 乔志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29日   06 版)

    北京2008年残奥会,刚上大一的我在现场观看了比赛,志愿者的微笑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接到招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的通知时,我便第一时间报名,经过面试选拔,我和我校80名师生一同入选为志愿者。

    当冬奥遇上中国年,这个春节,对于我和我校80名志愿者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这应该是很多人第一次离家过年吧,想到这里,作为学校团委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的教师,我悄悄做了这样的一件事,让学生们写上一封家书,附上一枚徽章,“戴”爱回家。

    “吾儿启,展信佳,优秀的你能成为志愿者,服务冬奥会,是我们的骄傲与自豪,也感谢学校的暖心祝福和对你的培养,爸爸妈妈会把徽章戴在胸前,就如你在身边。现在北京天冷了,记得照顾好自己。勿念。”

    这是志愿者夏雪家长的回信,当我看到这封回信的时候,内心暖暖的,一纸家书抵万金,80多个家庭的支持,给“小雪花”们注入了最坚实的力量,这个春节,虽然少了家人的陪伴,却多了志愿者间的相互守候,虽然少了亲友的团聚,却多了坚守岗位的青春奉献。

    赛事期间,让我耗费精力最大的工作就是志愿者的交通保障。公共区820名志愿者源自17个来源单位,地理位置分散,每天上岗服务的人数也不同,上岗时段更是多达12个,为了让“小雪花”们能够顺利上岗服务,我每天要与场馆22个志愿者用人业务领域逐一核对确认次日志愿者排班情况和来源单位分布情况,再与租车公司对接车辆安排,整整64天,累计派出车辆1357辆,在公共区与志愿者来源单位间来回穿行2318次。而为了让这每天几十趟班车能够较为顺畅地完成接送志愿者的任务,早在进入赛事之前,我就和租车公司的司机师傅一起进行了实地路线踏勘,完成了车辆安检口停靠点踩点、最优化路线规划设计和班车发车时间安排等等。

    为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我基本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志愿者之家,最晚离开。迎着清晨六点的朝阳,和坐早班车来到场馆的志愿者们说声“早安”,在沉睡的鸟巢旁,护送凌晨刚下岗的志愿者们坐上班车……转身离开,身后传来齐声高喊“勇哥,辛苦啦,再见!”温暖的话语,瞬间赶走了一切疲惫,让我更加坚定着要用所有的爱守护“小雪花”们。“小雪花”们的默默奉献,也是一次次感动着我,我所在的VOL领域志愿者钟佳利同学作为我校最早进入场馆也是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22岁的生日是在梳理公共区820名志愿者排班情况中度过的;纪永强同学赛事期间参与搬运和发放了近6000件保障激励物资,李慕晨同学日复一日地统计好志愿者到岗及用餐情况,默默奉献的他们自带光芒。还记得残奥闭幕式那天,第九届残奥会冠军、公共区志愿者刘玉坤老师来到志愿者之家递给我一束玫瑰,阳光下散发着芬芳的不仅有鲜艳的玫瑰,还有来自志愿者对我们服务的认可与浓浓的温暖。

    自去年9月进入场馆以来,要兼顾场馆和驻地两头的工作,每天都是天没亮就出门,深夜才回家,进入赛事期间后,为了落实防疫要求,我更是“两点一线”往返于场馆和酒店,年仅一岁多的女儿因为长时间见不到我,视频通话的时候都有些认不出屏幕里的爸爸了,而我也突然发现女儿学会了很多新技能,内心既感到开心又稍有失落。说不想家是假的,但一想到自己身边有近千名的志愿者和战友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能和大家一起为这场冬奥盛会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责任编辑:谢宛霏

留给志愿者的蓝
用爱守护每一片雪花
从“橄榄绿”到“志愿蓝”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