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写一些正经的文章,来表达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对世界美好的向往。在上大学之后,经历了很多事,接触到很多人,也有很多话想要说,会时不时写一些感悟,记录生活中琐碎的美好。刚好这次志愿文化征稿,我想站在一个普通女大学生的角度来阐述来表达我对志愿活动的理解与感悟。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名三分钟热度的“冷血”青年。三分钟热度是指,我对一切事情都没办法保持长久的热情和喜爱;“冷血”是指,我对一切与我无关的人和事持旁观者态度。但在大学期间,我经历的志愿活动让我开始不断思考,这种旁观者,不应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有态度,有想法,有思考的旁观者。我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我拒绝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我也逐渐发现我会不顾一切奔赴自己的热爱。
刚上大学,我就奔着每周有志愿时长的“利益”加入了我们大学的某个社团。当时的我,还不懂得志愿时长到底有什么用,只知道它能给我带来好处,能帮助我评奖评优。在那个社团里,我们作为家教志愿者,针对学校周边家庭困难或农民工的子女进行多对一的志愿家教活动,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大一上学期,我和我的搭档们分配到的是一个即将初三的女孩。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中考,明白中考的重要性,第一次感受到了别人带给自己的压力。最初那段时间我的空闲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并且拥有双休日,我每周六都会准时去女孩子的家里辅导。不仅如此,我们还互加了微信,她有不会的题目能随时问我。我和搭档们在每周辅导前还会针对她的个人情况找一些训练题,帮助她更好地学习。后来,临近期末的时候,因为大学的考试月,我时常因为周六要考试,或者周日要考试周六要复习开始推脱辅导。因为社团规定辅导必须有两名志愿者,我们那段时间常常只有一名志愿者能到场,有一次甚至都没有时间。那次我在微信表明志愿者都没有时间的时候,女孩子的妈妈态度非常不好,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开始与我发生争执,觉得我们不重视她女儿,志愿态度很敷衍。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志愿者,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当,并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既然自己选择做志愿者,选择为别人的命运为别人的前途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就应当坚持下去,至少不应该半途而废。并且,我不仅代表的是个人,还代表整个社团乃至学校。其实所谓的敷衍,只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中纠结罢了。周日要考试,周六还能不能去志愿家教,我想这对于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难题。其实,如果自己复习效率高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将它作为推脱志愿活动的借口,表明自己在心里还是不重视志愿活动。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于志愿活动的态度,也更加明白家教志愿区别于其他的志愿活动。它背负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被我们帮助的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以自身之所能帮助他们。
大一下学期,我的学业繁忙,但是仍然报名参加了几次志愿家教活动。这次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四年级小女孩。刚走进狭小陈旧的房屋我就知道,这个小女孩一定是他们家唯一的希望。发霉的墙壁,简陋的书桌,黝黑的小脸却带着真挚好奇的眼神,我的心一阵阵疼。小女孩很有礼貌,家长对我们也非常客气。只可惜我周六周日时常有课,不能每周都去尽自己的一份力。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我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她已经快期末考试了,学习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辅导之余我问了问她的学校生活,她眼睛里瞬间释放出闪耀的光。我知道她一定很爱学校,我欣慰地笑了。我不清楚她的家庭状况怎么样,我只希望她以后也能一直读书,一直去做她热爱的事情。
大二时,我竞选社团的宣传部部长。我的文采不好,也不懂得排版,但是我只想用最普通的文字,来表达我对志愿家教活动的热爱。经历了一年的志愿活动,我深有感触,不再是为那落俗的志愿时长,我更多的是想去帮助,想去奉献。虽然自己能做的有限,但起码自己有想法并能为之付诸实践。也许有一天,怀念大学生活的时候,自己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去做志愿家教。我们开始收集志愿者们在家教过程中的感受,并在官方公众号上排版进行宣传。我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家教志愿活动,并且越来越重视家教志愿时,我真心感到快乐。
时常有亲戚问我,你上大学有没有参加社团,在社团里都干什么?我说,当然有,我们社团是进行志愿家教活动。他们会说,家教?谁给你们发工资?我会回答,我们是志愿家教,就是志愿去贫困家庭辅导作业,是免费的。有的亲戚会理解,自然也会有亲戚嘲笑。我觉得,能保持自己对志愿活动的热爱就行。只要自己相信,这是有意义的,这是能让我找到自身价值的,即使受到多大的委屈也不会轻易动摇。
我说过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但是志愿活动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当你看到你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时,当别人对你表示感谢时,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享受志愿活动的过程,我也同样承受志愿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个暂时的结果会不会如我所愿,我都不会轻易动摇,也不会影响我对志愿活动的热爱,因为我坚信,只要我努力过了,结果一定是好的。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学生 孙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