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又是一日好光景(散文)

浙江杭州市文创发展中心 徐艺贝(26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19日   07 版)

    登上北高峰的凌晨五点,好友顾不上气喘:“总算赶上好光景了。”

    许是好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好光景,原是昏暗缭绕的夜空,也禁不住掀起她层层峦峦的衣襟和裙摆,想是要来赴约的。微微山风追寻着渐退的零星月色,与半透明的缕缕云花眉来眼去,枕着山间雾气,披着林间草木,好似要将这一汪撩人夜色全都褪去。

    离我们三五米远,是几个有备而来的少年,看着就十来岁的年纪,三两下便支起了背在肩头的三脚架,随即又不知从谁的背包里,掏出了个笨重的镜头左右摆弄着。而我们却空着手就急匆匆赶来赴约了。

    大约又过了十来分钟,远处天边突然横拉出一道霞光,周围只剩下树叶的窸窣作响。霞光滴落下,须臾间被缠绵的云雾紧紧捧起,抵不过片刻,就从四散的云缝中溢出来,起起伏伏着翻涌而上。这下,是真真切切的好光景了。

    不禁有些许恍惚,上一次专程来看日出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岁月更迭中,总会碰上几次月落日升的晨曦,有时匆匆一瞥而过,有时也会抽出几分的闲情雅致,但也没留下什么惦念,只想着好光景来日方长。

    再往前回忆,记忆出现了岔口,孩童时期的我是时常能看到日出的。幼时父母忙于工作,大半童年时光都在外公家度过。老人家虽对子女要求严苛,对隔代儿孙却是十分宠溺,衣食起居都是极为讲究。

    清晨时分,天色还未亮起,外婆就起身开始忙活了。先是要用文火慢悠悠地熬煮一锅米粥,有些时候也会变着花样加些百合、西米。当米粥的水汽摇摇晃晃升起时,再在锅中蒸板中架几样粗粮小菜,等上大半个小时,满屋米香四溢。而外公就趁着外婆熬粥备菜的这功夫,下楼去河边小路上溜达,顺便拎上睡眼蒙眬的我,说是书中写着小孩晨练有助于长高,至今我也没读到过这本书。

    老人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最好的光景。

    往往走到河边时,天色已微微泛青。孩童不懂事,心里嘀咕着,赏月还能赏个时圆时缺的变化,而看日出每每看的都是同个模样,愈发觉得无趣。一路上只能盘算着,今天多久能开出太阳。日子长了,倒也看出些经验,若是天色青而偏灰,怕就是看不到太阳了,若是天色青白纯澈,只要快走到河旁大树下,太阳就出来了。

    每逢此时,外公就会笑眯眯地唤我:“贝贝,太阳升起来了。”阳光偎着树梢喷涌而出,我个子小,猛地仰头只觉得十分刺眼。不多时,霞光便染满了漫漫的天空,染满了粼粼的河面,染满了外公的额角。我也配合着手舞足蹈,为了橙色的朝霞,为了金色的头发,为了冲回家喝香喷喷的米粥。如今,河边日出与儿时米粥一般,藏进了年岁里。偶然看到犄角旮旯的粥店,走进去要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如幼时一般配上些小菜,滋味却是相去甚远,大抵是少了点百合或西米吧。

    回过神来,山间的氤氲晨雾已是慢慢褪去,原是这幅好光景。我想着,是时候下山去喝碗热粥了。

    责任编辑:龚蓉梅

洱海月下(散文)
老街漫步(散文)
小半个世界的花都在开(散文)
又是一日好光景(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