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陈曼冬:用诗歌疗愈

刘利琦 龙燕婷 本报记者 安俐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6月14日   16 版)

    陈曼冬,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秘书长、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导师团导师。

——————————

    诗歌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首好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讲座中,陈曼冬讲述自己如何通过感性的语言来品鉴诗歌,分享诗性与美感,用诗歌疗愈心灵。

    2015年起,陈曼冬开始了“我们读诗”公众号的每日诗评工作。从那时开始,她每天写一篇诗评,三年内共产出近千篇诗意婉转,飞扬洒脱的诗评佳作。

    陈曼冬感谢那段每天与诗评为伴的日子。“幸亏我每天能够读一首诗,幸亏我能够把对于这首诗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陈曼冬的诗评集《遍看繁花》,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豪迈之感,也有对青春残响的咏叹和对亲人的思念。看遍人生百态,笑谈风云变幻,遣词造句间,诗歌也有了另一重意义——疗愈。“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是一本‘疗愈之书’,大约是这本书,让我从巨大的生活变化中平稳、平静、平和地走出来,并完成了职业蜕变。”陈曼冬说。

    讲座中,陈曼冬分享了一首诗歌——《冬天,和父亲一起去看海》。她回忆道:“我父亲相当地爱我,并且他是我这个专栏最忠实的读者。在公众号写诗评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都会在诗评下面留言,分享他的观点,有时还会被后台的小编选为精选评论,他会开心地跟我分享。”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了我当着你的面无法倾诉的话。”父亲的支持,也重新构建了陈曼冬与父亲的亲密关系,治愈彼此。

    讲座末尾,陈曼冬分享了最后一篇诗歌《捡来的孩子》。“我永远怀念与诗评为伴的日子。被繁忙琐事占据的每一天里,有一段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能让我与一首诗歌相遇,并且用这首诗歌投射自己内心的情感,是幸福的。”陈曼冬说。她鼓励青年学子在读诗时,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寻找内心的“小怪兽”,多读诗歌,多写诗歌,与内心深处的自己相遇,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用阅读感受疫情之外的美好与希望
袁敏:寻找我的文学初恋
陈曼冬:用诗歌疗愈
刘若颖:爱与希望一直都在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