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6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阅读节

叶炜:元宇宙时代的创意写作

本报记者 只恒文 安俐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刘利琦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6月21日   01 版)

    近日,《中国青年作家报》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开展“第六届浙江青年阅读节”系列直播,围绕“情感治愈、文化记忆、青年成长、志愿文学、青春力量”主题词,邀请在大学生中享有声誉的创作者,举办领读讲座,分享所思所想,与青年学子对话,通过阅读感受疫情之外的美好与希望。

    活动中,全国首家元宇宙文艺与传播实验室发起人、茅盾文学新人奖获得者叶炜,与青年共同探讨如何理解元宇宙和元宇宙时代的文艺蝶变,并对如何在元宇宙时代进行创意写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叶炜,本名刘业伟,创意写作文学博士,文化创意博士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乡土中国三部曲”《后土》《富矿》《福地》等。在讲座中,叶炜首先从“元宇宙”与“创意写作”这两个新兴概念入手:元宇宙的英文是Metaverse,前缀meta-意为“元”“超越”,verse则和“世界”“宇宙”相关;创意写作对应的英文概念是Creative Writing,也称创造性写作。“Z世代的青年大学生,是离元宇宙距离最近的一代,甚至可以被称为‘元宇宙人’。而创意写作虽被引入中国已经10余年,但对于许多青年来说尚属于新鲜事物,还需要全面认识。”叶炜说。

元宇宙?或许可以从《红楼梦》中找到启发

    元宇宙虽说是外来物,却早就被中国科学家所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新型信息空间命名为“灵境”,这是一个充满中国韵味的命名。

    青年如何理解元宇宙?叶炜认为,或许可以从《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太虚幻境”得到启发。“这里的‘太虚幻境’也可以被认为是理解元宇宙的一种感性路径。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有一宝贝,名曰“山河社稷图”,甚为神奇,尤其是用那支可以修改图中世界的‘指点江山笔’,点到哪里就能改变哪里。‘山河社稷图’和‘指点江山笔’也可以看作是元宇宙的雏形。”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是承载人们交流、协作、创意、工作和生活的“数字新大陆”。叶炜认为,大学生应对元宇宙技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要尽力熟悉乃至运用。

    叶炜认为,除了物质上的需要,青年应该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需要文学、艺术,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寻找一个出口。“元宇宙是精神性的、创造性的,当原始人在岩洞中刻下第一个符号时,当他们捧起红土在岩壁上描画出一个想象中的形象时,当打猎后在篝火旁吃饱喝足开始讲故事时,人类就已经在开始创造自己的元宇宙了。我们要尝试建构属于自己的元宇宙世界,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叶炜说。

    在讲座中,叶炜还结合《头号玩家》《失控玩家》《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作品,对未来的元宇宙世界提出畅想。他认为,未来,我们可以自由地往返于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之间,完全遨游在精神世界当中,也许现实和虚拟不再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从小说、漫画、电影、广播、电视,直到今天的VR,人类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度沉浸,愈发迷恋创作、创造更多的精神产物。同时,叶炜向青年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或许有一天,有一些人会沉浸在元宇宙世界中无法自拔,脱离现实,这也是我们畅游在元宇宙世界中,需要时刻警惕的问题。

元宇宙时代,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创意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可写

    在叶炜看来,阅读和写作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将写作比作输出,输出自己的知识、思想、价值观,而输出是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在输出之前要有积累,要有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只有在这方面建立起一个有机系统,才能够学会创造性写作,写作是知识、创意、思想和价值观的组合输出。

    “元宇宙时代,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时代,是普通人也可以生产内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富有创意的写作和创造,解放精神创造力。”叶炜说,“虚拟技术是元宇宙的外壳,创意内容是元宇宙的核心,创意写作指向的创意思维、创造能力,能够为元宇宙提供核心创意支撑。此外,元宇宙还为创意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沉浸式场景。”

    相比于流量,元宇宙时代更应该以创意为导向。叶炜认为,如今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元宇宙时代,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创意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可写。元宇宙的架构是依靠足够数量的创意者来完成的。元宇宙时代的新内容,在创作之初,就应该以创意为导向,而非流量思维。

《红楼梦》走进高考作文题说明了什么
叶炜:元宇宙时代的创意写作
有了在场感,才能写出非虚构散文
《中国的孩子》:让作品走进少年内心
立夏的想念(随笔)
记得这花香,我便对得起这时光
鱼塘(小说)
青雨为泪(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