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6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藏在针线里的时光(随笔)

张晓燕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6月21日   15 版)

    黑色灯芯绒布做的鞋面,里面衬着格子绒布,中间夹层棉花,不知道是多少层布粘在一起的厚厚的白色鞋底,上面留着长长短短的棉线走过的痕迹。

    这是姑妈给我做的棉鞋,一直收藏在鞋柜里。

    姑妈住在因王昌龄而出名的古龙标镇,现在叫黔城。一到假期,我和姐姐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那个有着长长小巷、铺满青石板的小镇。

    记忆中,姑妈一年四季都在做鞋。吃过晚饭,忙完了家务活,她便拿出针线笸箩,里面放着白棉线、顶针、剪刀、一根专门纳鞋底的粗针和鞋底、鞋样等物品。她拿起鞋底,将穿好棉线的针在头发里摩擦两下,就开始纳起鞋底来。针插入鞋底,套在中指上的顶针一顶,便从鞋底的另一边探出头来,棉线一上一下地在鞋底中穿梭。

    插针、顶针、拉线,姑妈的手时而扬起,时而落下,我的目光也随着扬起、落下。看着看着,我也忍不住想试试,学着姑妈的样戴好顶针,两只手齐上阵,用力顶那已经插入鞋底中的针,那根针仿佛刚刚只是穿破一层纸,而此刻却面对着一堵由岩石构筑的城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前进的距离仍不能以毫米计算。

    每到这时,姑妈就被我的窘样逗得哈哈大笑。她拿回我手中的鞋底,轻轻一顶,针乖乖穿底而过。“喜欢做鞋呀,等你长大了我教你。”她安慰着我,继续着她的做鞋工程。

    姑妈做鞋时,喜欢聊天,讲讲她在单位怎样做预制板,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故事,街坊邻居的趣闻,每次都不忘说一句“等你出嫁的时候,姑妈一定给你做一双最好看的鞋”。因为这句话,我一直盼望着快点长大,快点出嫁,好穿上那双最好看的鞋。

    姑妈做鞋,从来不用量脚,看一眼,就知道要做多长。她的巧手远近的街坊都知道。不少人为女儿准备嫁妆时,请姑妈帮忙做鞋,也有一些孝顺父母的儿女,请姑妈为长辈做贺寿的鞋。鞋柜上做好的鞋,放上一批,又换一批。姑妈给人做鞋是不收费的,她常说,线是别人买的,布是别人买的,那我还有什么理由收费呢?

    过年能得到一双姑妈做的新棉鞋,对家族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荣幸,但这种荣幸不是每年都能得到的。做一双鞋,从定好尺寸,剪鞋样,一层又一层粘底子,再到纳鞋底,缝合鞋面,最后用鞋帮子定型,少说也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功夫,所以能得到一双姑妈做的鞋大家就心满意足了。可是,我却是个例外。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每年过年去姑妈家,都有一双崭新的黑灯芯绒棉鞋在鞋柜上等着我。或许是我的脚长得太快了,或许是姑妈做鞋时,我总是守在旁边,时不时问这问那,我没有时间去细想其中的缘由,只管欢天喜地地把鞋穿上,扬起一串串咯咯的笑声,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

    一针一线串起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时光。岁月悄然爬上了姑妈的额头、发梢,但她依然惦记着给我做鞋。每次穿线时,她把针线放得老远,试了一次又一次,以往从不敢捣乱的线,像跟她捉迷藏一样,歪头跑向一边。她叹着气把针线递给我:“人老了,不中用了!”鞋底也似乎变得异常地硬、厚,她要两只手一起使劲,才能慢慢地推着针穿过,就像穿过那厚重、陈旧的重重岁月。

    那是姑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歪歪扭扭的针脚,鞋面和鞋底缝合得也不是很严密。

    我出嫁的日子终于到了,红红的喜被上没有放上姑妈做的嫁鞋,成了她最大的遗憾。

    橘黄的灯光下,针线穿行的日子已遥远成记忆,每年我都会从鞋柜里把鞋拿出来穿一会,感受那藏在一针一线里时光与温暖。

    责任编辑:龚蓉梅

村口的石碑(小说)
藏在针线里的时光(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