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毛老师(随笔)

河南大学学生 朱炜泽(21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6月28日   13 版)

    最近整理书本文档时,找到了高二时的作文本,随手翻开几页,里面的批注依旧让我感到十分熟悉;“细节欠佳,但思维明晰,仍不失为好文章。”望着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毛老师写下的这句批语,我心中不由地翻腾起阵阵思绪,一时间仿佛回到了高中毛老师的语文课堂上。

    毛老师全名毛智谦,高二文理分科之后,他被调来担任我们文科班的语文老师;毛老师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个子很高,体形修长,他夏天总穿衬衫,冬天则喜爱穿大衣,由于近视的缘故戴着一副厚重的玳瑁框眼镜;作为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资深教师,他在语文教学领域浸润多年,于我们当地远近闻名;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毛智谦”这个名字一样,毛老师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名智慧、谦虚的君子。

    还记得第一次上毛老师的语文课,课程刚开始时我并不太适应,因为我们湖南大部分老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说话带湖南的方言口音。可随着课堂内容的逐渐深入,我才慢慢发觉了毛老师语文课堂的过人之处:不同于很多新老师爱用电子课件的习惯,毛老师上课总是以详细的粉笔板书一步步梳理解构所要讲述的课文与知识,从来不使用电子课件。除此之外,语文这种基础的人文学科的课堂讲述,讲述者总会因为个人知识积累的局限,最终或多或少的囿于照本宣科,从而失去新意;可是,在毛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我从来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体会到的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厚重感”,他就像一本挖不尽也取不竭的“活体百科全书”,课堂上充满了旁征博引,无论是经史子集里的名章名句还是东西古今的思想荟萃,只要与课堂内容有关,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他总是能娓娓道来,并且不显得杂乱,有着自成一派的严谨逻辑。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毛老师的课堂上,不存在有分心开小差的同学,同年级其他班的同学如果体育课和我们班的语文课撞上了,还会跑来趴我们班走廊窗户上听毛老师上课。

    最令我难忘的,是毛老师的作文课。和任何一名语文教师一样,毛老师十分重视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他在写作方面的教学又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在给我们上的第一节写作课上,他就提出希望我们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品,但他并不把这叫作写作文,而是将其称为创作,在体裁上也不要求我们为了应付高考只写议论文,鼓励我们尝试诸如诗歌等新颖的体裁和题材;毛老师给我们的作文批注的评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优、良好等这一类生硬评价,而是从一位读者和倾听者的角度出发去赏析我们所写的作品,然后写下一些走心的、十分有价值的评语,有时还会洋洋洒洒写上满满的一页。这些评语有的是鼓励,有的是建议,并且会在作文课上一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毫不夸张地说,毛老师的每一堂作文课都是一场创作者与读者间思想上的交锋,使人受益终身。正是因为毛老师提出这些写作上的“绥靖政策”,我才得以专注地去写我心中所想要去写的作品。在高中时期,我创作了许多稚嫩的小说和诗歌,而这些小说和诗歌也常常受到毛老师的鼓励,被他当作范文来朗读和赏析,最早就是这些“小成就”燃起了我对文学的热爱;我如今仍然坚持每周写作,并且有很多作品上刊见报,一切都得益于毛老师当年在写作课上的谆谆教诲和指导;高中时期无数个迷茫的夜晚,他在我作文本上写的一句句评语一直陪伴和勉励着我,在人生最重要的隘口点亮了我人生中的文学之灯,照亮了我文学创作的前路。

    我和毛老师的情谊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师生情谊,而更像是忘年之交,毛老师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经常推荐他认为的好书让我们阅读,比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著名作品,当年读过,如今仍然记忆犹新;从小立志“读遍天下之书”的我自然与他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我在阅读过他推荐的书之后,总会将自己所感悟到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在课上课下适当的时机与他进行交流,有时候我读到了什么好的书籍著作,也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兴地推荐给他。我们在阅读方面的思考和交流,一直持续到现在。

    面对我这份持续到现在的“叨扰”,毛老师从来没有感到过厌烦,十分乐意与我进行“思维场上的交手”。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从来不是说教与灌输,而是和我在同样的地位上平等地探讨,希望我们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他曾对我说:“学问通透的人值得追从,但不能盲信,我不欣赏过于听话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个性和思考力,在直面问题和虚心学习中实现视野的开阔,发现无知而不固守有知。”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到现在,成了我求学求知、阅读思考路上的一面对照的明镜。

    疫情期间,罗翔老师一句句经典的言论让他频频上热搜。“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的逻辑、理性、阅读都是有限的,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人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当看到罗翔老师这句话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毛老师思考的身影——一位真正的、通透的老师。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同一类的智者,从来不会指使学生和听众去做什么,而是把选择权给到学生和听众,他所有的科普和启蒙,都不会以明示或者暗示让你作出选择。因为真正的老师,他的价值是传播思想和见解的某一个层面,他会不断强调自己思想和见解的局限性。真正的启蒙者从来是列举法,也就是把各种声音呈堂,至于学生和听众们如何思考,如何思辨,那都是自己的事情。

    情感如山泉一般宣泄,与毛老师相处的点滴远不止笔下文字记录的这些;躲藏的故事依然沉淀在心灵柔软的最深处,每当回想起来,无论何时何地依旧泛起感恩的暖意。我有幸遇见过这样一位老师,它如同一位夙兴夜寐的农夫,在禾苗生长的关键期,仔细有序地规划着禾苗需要沐浴多少真理的阳光,浸润多少思辨的清流,眼中永远充满对未来金黄的麦田的期待。唯愿未来的时光,能够继续沿着老师目光所期盼的方向,终生追寻更有价值的灵魂和思想,做一个能够为家庭、为人民、为国家发光发热的人。

    责任编辑:谢宛霏

毛老师(随笔)
峨眉往事(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