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旧时光里的裁缝铺(随笔)

俱新超(2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02日   15 版)

    作家李娟在《我们的裁缝铺中》说,在这个金钱裹挟一切的滚滚而下的时代,“我们的裁缝铺”是遗世独立的存在;在这开阔苍凉的草原上,“我们的裁缝店”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小片绿洲。在我心里,街角的裁缝铺虽无多少奇妙之处,甚至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忘却,但当我读到这与我童年生活相关的文字时,心里便蔓生出久违的喜悦。

    还未搬家以前,我们全家人都挤在一起,临近小学毕业时,我还是与父母挤在一张床上。厕所离主卧很近,每年夏天,因为四周密不透风,厨房里的油烟夹杂厕所里的刺鼻味,让人呼吸不畅,我宁愿待在河边戏水都不愿意早早回家。有时,娘找我找得急,央求不下,索性就跟着她回家了,她摇着蒲扇按我在床上,之后我故意装睡,实际上早已听见了她和父亲说的话。小镇日子过得枯燥、乏味,大多四五十岁的男人都出去打工谋生,只留下些妇女照看孩子,娘与爹讨论说在小镇姑妈遗留的杂货铺一角开个裁缝铺。起初,爹并不同意,他只要求娘照管好我们姊妹和奶奶,挣钱的活儿全由他揽着。不知过了几月,爹临近打工出走的前三天,他找人做了一块木门板,村里的大叔漆上裁缝铺三个字,姑妈移来家里的凳子和桌子,娘托人将自己爱不释手的缝纫机搬到了裁缝铺,就这样,丝毫没有一丁点装扮和粉刷的裁缝铺就在镇里巷口立了起来。

    有了裁缝铺,下了学,我就去铺子里找娘。镇街每逢一、三、五都有集会,娘从铁皮罐子里拿出几角钱给我,允许我自己买些吃食,纸包的瓜子、柔甜的牛皮糖都是我的最爱。自从娘开了裁缝铺我们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奶奶是妈妈最得力的助手,虽说她上了年纪,可手工活儿精细、独到,不论是裁边还是打扣子都是一等一的精巧妇人。时间久了,我与伙伴沿街去玩,走在路上,认识或是见过我的都会喊着我,说着:“娃儿,告诉你娘,我一会去裁缝铺子找她。”当即,我撒腿就跑,生怕这些人伤着我,我蜷缩在娘的怀里。裁缝铺一会便有人来了,大妈告诉娘:“你家小伙,见我害怕,撒腿就跑。”周围的人都朝着我笑,原来她们是我娘裁缝铺里的老伙计,想找娘修衣服 。

    娘的裁缝铺名气越来越大,寻娘量体裁衣的人也络绎不绝。裁缝铺的活儿都是些零碎的活,稍不用心就会穿不上针、缝错尺码。量体、寻料、排料、勾画、剪裁、锁边、配料角、黏合、烫熨、合缝缺一不可,其实工序远远不止这些,做成以后,打扣眼、钉装扣子、裁裤边,一个巧裁缝不会放过每一个线头和褶皱,就像娘一样,每一身衣服在她手里都视如珍宝,她会将对待生活乐观的态度全部缝合在一针一线当中,也会将自己的善良和爱熨烫在小镇处处。

    二十五年,小镇早已焕然一新。立交桥上的银光斜拉索、护城河边的蓝色小角楼、人民公园的朱红牡丹花将这座城市点缀得五彩缤纷。可是,我依旧忘不了我们一家人在老街生活过的日子,那些苦闷、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成为我童年生活的烙印,带给我享用一生的财富。

    几年后,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父亲便没有出去打工了,成了一名大棚蔬菜管理员,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新鲜的水果滋润着小镇家家户户,我由衷地为父亲感到高兴和快乐。

    记得那年暑假返回家时,我站在街口,焦灼的阳光斜射在小镇的门牌坊上,父亲正递给娘一碗水,娘穿着线,戴着老花镜。她好像与父亲说着:“日子就像穿针引线,不慌不忙便会有明天。”

    责任编辑:谢宛霏

油灯下的温暖(随笔)
童年的夏天(随笔)
旧时光里的裁缝铺(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