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9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诗歌写作课之五

不一样的视角:诗人用心灵看世界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9月27日   04 版)

    宋宝颖/制图

    诗人用心灵看世界。

    这是我偶然想到的一句话。人们常说用心灵去感受世界,那种感受目的性强,当然会出效果,但也比不上没有目的、直接用心灵去看。我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可能是:很多人能用眼睛看世界,较少的人能用心灵感受世界,但其中更为稀少的人,比如优秀诗人,能直接用心灵看世界。

    读到这句话,你想起了很多诗人中的哪一位?想到了哪些让你难忘的诗句?

    有人可能会想起海子,想起他那首流传最广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海子的这首诗,有许多不一样的阅读方式,他的你的我的欣赏角度不同,欣赏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要是用我的方式来看,这里写的所有事物和事情,都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心灵看到的世界——喂马和劈柴,粮食和蔬菜,房子和大海,春暖和花开,通信、幸福和闪电,每个人、每条河以及每座山,这些出现在这首诗里,其实超越了眼睛看到的世界,也超越了心灵感受到的世界,于是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简单,让你跨过了在阅读中再度激发和感受的过程,直接看到诗人心灵中看到的万事万物。

    相比来说,诗歌初学阶段,需要写作者用眼睛看到更多的事物,再一点一点用心灵感受它们,到了后来的成熟阶段,可以跳过这些过程,直接用心灵看万事万物。说一个比喻你明白的,结婚前他看到的她,其实是用爱恋心理看到的她,远远比旁观者用眼睛看到的她更美更好;离婚时他看到的她,其实是用晦暗心理看到的她,远远比旁观者用眼睛看到的她更糟。再说一个比喻,儿童看待万事万物,那么多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是用心灵看的,除了看还用心灵去对话去沟通,比我们成年人更像一位诗人。

    再强调一下,用心灵感受世界是对的,但那是写诗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一架民航客机在跑道上的加速过程,当你成熟之后就要飞向高空,要养成用心灵看世界的诗人的职业习惯。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写作里,谁是最早用心灵看世界的人?

    我的感觉里,第一位用心灵看世界的人,应该是4-5世纪的陶渊明。在中国诗歌界,他是伟大诗人屈原去世后一千年里最耀眼的诗人。在后世很多诗人眼里,他与屈原同样伟大。不同的是,屈原的形象很严肃,高大上,需要敬畏和仰视,陶渊明却可以平视,像你面前一位面容亲切的长辈。

    他是一位喜好饮酒的长辈,有没有客人到来都想喝点酒。你肯定知道他《饮酒二十首》第五首,甚至能背下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这里你就知道他的隐居是心理上的隐居,而不是躲到不见人烟的地方品味孤独。人的孤独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他要在人间过现实的生活,同时又保持自己必要的孤独感。如果用他的视觉来看门窗外面,会看见那些车马闹哄哄地来往,可是这些通过心灵的有意屏蔽,也就看不见了。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可能确实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也可能是他设想中有人这样问他,但他的回答是诚实的,又带着前人没有感觉到的东西:人所在的现实空间,也是经过意识改变的心理空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名山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南山不是其中任何一座,只能在陶渊明的诗里,展现不可言喻的美感。它是诗人心灵里看到的山,要用“悠然”的心思才能看到。

    从“悠然见南山”那一抹幽蓝的山影里,诗人又发展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里有自然的各种变化,不是诗人即时看到的景色。那是心灵上的山气,心灵上的飞鸟,是人类心灵的向往,可以在精神层面完成。所以就有了这首诗结尾的提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诗人明确告诉你,写这首诗用的是“真意”,是超过了自然、心灵里存在的景致。那么,读这首诗也要用“真意”才行,要在“忘言”的精神状态里欣赏。

    怎样欣赏这首诗,对于你,当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因为你是诗作者,你的欣赏方法和欣赏程度,与普通读者大不相同。起码你要比普通读者读到的多且深入。

    你有你的方法,但我也建议你试一试我的方法。先是假设自己就是《饮酒二十首》第五首的作者,然后像对待采访一样回答几个问题:这首诗的美感是怎样表现的?我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预想到这首诗会为人们喜爱、流传千百年吗?和以前那些诗人相比,我与他们根本不同的是什么?我在超越他们的过程里,曾经想到要怎样超越他们吗?

    想象一下,有人采访你,你得回答一些什么,不能所有的问题都无可奉告。

    用这种方法,选读十多位古代和近现代的诗人,有益于你写诗的修养、美感、创造力的升级,你写出好诗就有了基础。

    比如陶渊明的诗,你当然要读出他的修养、美感和创造力,才算读过。你要知道他是个划时代的诗人。他的时代,文人阶层成为稳固的存在,主导文化创造(包括写诗)的方向,专门写诗的人出现了。以往的业余诗人只写为情所动的人生大事,现在有了专业诗人,可以细致、深入、多方面地书写他的世界。

    陶渊明一次又一次实验之后,才明白他真不适合做别的事情。他最后一次辞职,是当了两个多月的县级官员之后,回家当个农夫维持温饱,用生命最后的二十多年专门写诗。

    他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批专业诗人的代表?你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你想写诗,起码要像他那样,要有在你这个时代领先的修养、美感和创造力,还要细致、深入、多方面地书写你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你用心灵看到的世界。

    陶渊明写诗的时光,一千年才出一个那么了不起的诗人。所以我们会长久地想念陶渊明。到了20世纪,还有位奥拉夫·H·豪格,生活在挪威农庄里,一辈子只干两件事,种苹果树和写诗。如果还有第三件事,就是偶尔会想念陶渊明。

    他有一首诗是为陶渊明写的,收在诗集《问风》之中:

    假如有一天

    陶渊明来看我,我要

    给他看看我的樱桃树与苹果树。

    他最好春天来,

    在果树开花的时候。然后

    我们在阴凉处坐下,喝一杯苹果酒。

    我可能给他看一首我的诗

    假如我找得到他喜欢的诗。

    今日飞龙在天,留下毒物与浓烟

    在他那个时代,龙飞的声音更轻些,

    有更多的鸟儿啾啾叫。

    我这里没什么他不能理解的事物。

    他可能想隐居在这样的小果园,

    但不知他是否会避世而问心无愧。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不一样的视角:诗人用心灵看世界
梁楷的金带(三):竹要不要格?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