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这部剧的整个剧情是按照非常严谨的时间推移来叙述的,以时间的发展为主要线索,故事叙述则缠绕在时间轴上。从刚参加工作的马福德想要追回从吊庄移民安置点跑回涌泉村的村民这件事情展开叙述,到水花主动移民金滩村,以及最后村里的长辈们也搬离涌泉村才真正达到了整村搬迁的目标。以时间线索展开叙述,不仅使整个叙事结构更加严谨,也可以让读者、观众能更轻易地将精神情感融入影视片段中去。观众跟随剧中时间的推移感受着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物、经济、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见证着吊庄移民从贫穷到脱贫再到富裕的全过程。
南北协作助力脱贫攻坚。《山海情》从20世纪90年代移民吊庄建设闽宁镇为开端,折射出吃苦耐劳的移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勤劳的西海固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实际上开辟了三条致富之路。其一是劳动力对外输出,适龄女青年到福建电子厂务工不仅节省了家庭生活支出,通过打工挣得的工资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通过她们的带动,更多的女青年也不断地投入到了外出务工的队伍中去。多劳多得不断成长,务工的女青年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其二是利用地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福建专家凌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德宝率先开始种植双孢菇。这种投入不大,适合当地农林经济发展的庭院经济给德宝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成为凌教授技术团队研究成果的最初体现,同时还为产业化种植双孢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三则是招商引资外来经济体的注入,在白麦苗的劝说下,她的老板来到闽宁镇投资,建设了规模化、规范化的葡萄种植及葡萄酒加工产业,水旺的妻子看到了闽宁镇的大好发展前景,在这里注资开药店带动当地枸杞等中草药的销售。这几条致富之路的相互交织成就了这片贫瘠之地的经济发展,加快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
《山海情》是大环境下中国整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代表,各地区对口协作发展的典例有很多。随着《山海情》的热播,闽宁镇这片曾经的干沙滩今天的金沙滩也成了当下热门的网红打卡地。闽宁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托黄河金岸旅游业的发展,打造当地特色旅游事业开辟了酒庄、葡萄种植庄园等系列生态观光精品旅游线路。借助电商、网红打卡、旅游业带动葡萄酒、枸杞、红枣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同时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也解决了周边村镇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不论是《山海情》还是《大江大河》或是周立波老先生笔下的《山乡巨变》,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山乡巨变”这一伟大的画卷。如今的闽宁镇街道宽阔、高楼耸立,葡萄酒等产业发展势头正旺,昔日的干沙滩早已变成了今日的金沙滩。山海情在延续,山乡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山海情》中展现的山乡巨变只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小步,透过《山海情》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艰苦奋斗下,乡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都市化,未来中国人民将会谱写出更加壮美的山乡巨变之作。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丁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