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志愿文化

额外的馈赠

工信部研究员 宋恒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11月08日   01 版)

    距离支教结束已有三年,但支教于我似乎从未走远。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本来模糊的事情变得愈加清晰起来。

    记得那年夏天,带着对支教的憧憬和惶恐,我踏上了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火车。我支教的学校所在地是一个不大的镇子,这里高寒缺氧,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原子城,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就在这里。邓稼先、于敏等“两弹元勋”都曾长期在这里工作。我支教的海北一中就在当年国营221厂四分厂的旁边,抬头便可看见先辈们待过的红色厂房,时时激励我要忘记条件的艰苦,专心做好志愿工作。

    到达学校后,我被阴差阳错地安排为藏汉双语班的地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学生们大半住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都是藏族同学。我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学习藏语、了解藏族文化,还曾走访了十多个牧区家庭,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一起赶牛放羊,一同采野蘑菇,听学生和家长讲述这里的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在交流中熟悉学生情况、拉近情感距离。

    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创新课堂形式,创设阅读课、实景历史课、趣味地理课、物理实验课;为弥补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不足,我们“常驻”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增进对学生了解,我们组织开展春游、诗歌节、篮球赛、读书评比,利用假期开展家访、走访学生的中小学校。

    这一年下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不要抱有他们可能很快改变的幻想,但也不要失去他们终将改变的信念。世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人、一时所能改变的实在有限,但就像刘慈欣在《乡村教师》里表达的那样,人类的伟大在于积累,教师的伟大在于传承。我很荣幸,曾参与过这项事业的小小一段。后来,我还趁寒假回去见了见这些“老朋友”。当我重新站到学校门口时,才发现见面有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从校门口到办公室,不长的距离我歇了好几次,既是因为高原反应,更是因为内心忐忑。但当见到同学的时候,那些不安很快消失了。我向同学们询问近期的状态,和老师请教学校的情况,我为周遭一切积极的变化感到欣喜,也再次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当我坐车离开时,有几位同学来送我,迟迟不愿离去。我上车后发现,车上除了司机还有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个年龄稍大的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都哭了,你是他们的什么人?现在要去哪儿?”“我以前在这儿教书,教过他们。这次回来看看他们,现在要回北京去了。”那两个小男孩停顿了一会儿,从包里拿出三支棉花糖递给我:“你从北京来看他们,这个送给你。我们今天从山上下来赶集,刚好买了三个棉花糖。”我觉得我不应该推辞,便收下了。这三支棉花糖,一支送给了和我一起支教的赵老师,另外两支至今仍放在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他们始终提醒着我,一个人做事情,有时效果不会立马显现,但它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得到回响。

    还记得支教期间,我在讲台旁边挂了一块小黑板,每天都会有学生在上面誊抄些名言警句。在学期将要结束的某一天,上面写的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名句,第一是要真诚,第二是要善良,第三是永远不要互相遗忘。在我支教结束时,我曾在心里暗暗想过,希望他们还会记得我。这次回来我认识到,被记住不应该作为一个目标,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之中,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如果因此而被谁记着,那应该是一种额外的馈赠。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东西:雅文学的守护者和变法者
额外的馈赠
诗人也要诗意地栖居
呼喊美秀的声音(小说)
真实的自我如何在现实中得到确证
遇见“只此青绿”,你我皆是展卷人
第89号孤独实验(小说)
城南谣(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