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悟画记之二十四

李公麟的变法(五):怎样算赢家

王秉良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2月14日   04 版)

    李公麟从21岁中进士,到51岁退休,30年身在官场。他退休时任“朝奉郎”,也不过是正六品的文散官而已。在“官本位”的时代,这样的品级会被人当成“芝麻官”,不会正眼相看的。

    黄庭坚在李公麟《五马图》的跋语上评价:李公麟的为人,才情气度可以和东晋谢氏家族中比较合规矩的人物相比。朝廷中的官员都替他惋惜,认为是画画的声名太大,反倒耽误了他。“余告之曰:伯时丘壑中人,暂热之声名,傥来之轩冕,此公殊不汲汲也”。

    黄庭坚的意思是说,人家李公麟旨趣高尚,志在山林,把功名富贵都看作过眼烟云,根本就不在乎。

    儒家认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历代文人士大夫眼中,唯有读书做官、致君尧舜才是“正途”,其他爱好如绘画、音乐、书法等都是“末伎”“小道”。《旧唐书·阎立本传》记载:“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阎立本后来官至右相,位极人臣。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儿子:我从小就爱读书,得以有所长进,议政作文也不在同僚之下,可现在因绘画知名,去做仆役一样侍奉人的事,真是莫大的耻辱!你一定要深以为戒。

    李公麟在《跋阎立本西域图》上写道:“丹青固不足以辅相,而所以为辅相,乃不在丹青……由是言之,穷神之艺,自不妨阎令之贤。斯人果贤,适增画重。”他为阎立本叫屈,也是在为自己辩护,谴责那些轻艺嫉能的人。画画并不妨碍什么,只要人品贤良,画也会增加分量。

    李公麟终于还是像顾恺之一样,靠画画名垂千古。这是他一生挚爱的事业啊。绘画,带给他精神的愉悦。绘画,让他在西园雅集那样最顶级的文人聚会中,也占据精神的高位,被苏辙、黄庭坚等一众大咖簇拥在C位。在他生前就有“都城黄金易得,而伯时马不可得”的说法。他死后作品更加珍贵,价格可以和已经是古董的吴道子作品相等。绘画,让他实现了人生价值,后人评价他的画“鞍马愈于韩干,佛像追吴道玄,山水似李思训,人物似韩滉”。每一项都是和顶级大师比肩,所以他就是大师中的大师。

    李公麟被称为“宋画第一”并不是偶然的。

    57年的人生并不长,但李公麟活得超脱、潇洒。他“仕宦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门。得休沐,遇佳时,则载酒出城,拉同志二三人,访名园荫林,坐石临水,翛然终日。当时富贵人欲得其笔迹者,往往执礼愿交,而公麟靳固不答。至名人胜士,则虽昧平生,相与追逐不厌,乘兴落笔,了无难色……从仕30年,未尝一日忘山林,故所画皆其胸中所蕴”。

    艺术需要打破成规,别开生面。人生此路不通,也可以另辟蹊径。不管这是不是李公麟的主观意愿,但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他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变法。

    特邀编辑:董学仁

我们要突出诗歌的现代性吗
李公麟的变法(五):怎样算赢家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