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3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把梦留住(散文)

湖北师范大学学生 万泽华(21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3月14日   12 版)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是啊,短暂的时间悄然而过,但它却告知我每一个奉献爱的人,内心都盈满光芒。

    作为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小葵花”实践队的一员,我跟随团队来到了湖北省阳新县的张畈小学,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

    在这之前,我曾读过厦大志愿者叶楠所著的《把梦留住》,这是一本关于西部支教纪实类的书。那几位到西部支教的老师,那些西坳学校里可爱的孩子……

    如此多的感动让人着迷,如此多的情绪让人沉醉。这也许是推动我积极报名实践队的原因,而这短暂的十天也证明了我的选择将使我受益终身。

    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

    “老师好!”

    稚嫩的声音时常环绕在我们耳旁。

    但每次听到孩子们问好的时候,我的心头总是涌上一股特殊的情感,不知是激动,是喜悦,还是自豪。我想对于我们绝大部分队员来说,这应该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被称为“老师”。

    如今的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高墙”,所以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是我们每位老师必修的课程。只有拉近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我们彼此之间的付出与回报才是双向的。

    在课堂上,老师们辛勤教学,孩子们积极踊跃与老师互动。当我站上讲台那一刻,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们的纯真与好奇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在一次次问答中,我们与孩子逐渐彼此了解,相互学习。

    课下,我们是孩子们的忠实陪伴者,一起学习他们眼中的流行歌曲,一起做着我们未曾见过的游戏,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我想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则更像是玩伴,更像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不是要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让他们更好地成为自己”,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他内在的潜能,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手牵手共同播撒希望

    不仅仅是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位“小葵花”的辛勤奉献也让我为之感动。好的团队方能凝聚更强的力量,“小葵花”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都配得上“老师”这神圣二字。踏踏实实备课,认认真真授课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大家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能互帮互助,虽然被分成了诸多小组,但每个小组相互渗透,互助前行。

    课堂上,一人在台上授课,两人在台下控场。台下队友的帮助与鼓励,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授课。

    在课外的生活中,天还没亮,生活组的同学却已早早起床为大家购买早餐。

    一整个上午,生活组的女孩子们围在厨房,顶着高温,为队员们烹饪着可口的饭菜。

    到了傍晚,实践队的男孩子们结伴到镇上购买物资,几十斤的大米肩上扛,青菜鱼肉拎两旁。

    勤于人先,乐在人后的我们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成长着。正是有着这样一直团结的队伍,“小葵花”与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

    “青春,就是让你有机会做一些一生无憾的事情。而选择支教,则让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虚度。”怀着青春的热血与无畏,我们来到了这个留给我们一生烙印的地方。

    支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一群内心充满光芒的人走到一起,支教便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小葵花”的每一位成员,内心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感恩,责任与奉献不仅是我们该谨记的词语,作为师范生,如何做好这神圣的工作才是目前与未来该着手的事情。

    同样对于孩子而言,在他们活泼调皮的另一面,我们所看到的是乡村孩子的坚忍,真诚及善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考上县城里重点中学,重点高中,进入大学是每个孩子的梦想。如果有良好的机会,有更大的平台,我相信他们在未来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就。“小葵花”即是将孩子与梦想连接的桥梁,同时孩子们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特邀编辑:董学仁

漫天红叶,晶莹绽放(散文)
把梦留住(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