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散文)

西部计划志愿者 沈雨(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3月21日   01 版)

    终于,我们踏上了走向可爱的小天使们的绿色列车。

    这一切好像近在咫尺,又好似远在天边。时间这把伸缩尺,让我感受到了如梭时光的美好。

    那里天很蓝,山很高,草很绿,树很多,空气很清新,晚上星星也会出来大聚会。也是在那里,我一直很想做的事情,落了地,开了花。

    许多年以后,我会记得那里,让我收获了不可代替的友情,成就了更好的我。

    ——题记

 ----------

    在整个夏令营期间,我们与孩子们是共同成长的。在一定程度上,我的成长是大于孩子们的。现在我想说一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

    有个女孩子,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她喜欢戴着一顶帽子。她生性较为敏感,腼腆,不愿意与大家一起做活动,上课时即使是她知道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回答。

    我记得那是一次素拓课,小朋友们都出去了,只有她自己坐在教室里看着门口。我走过去对她说:“你怎么不出去和大家一起玩呢?”

    “我不想出去。”她说。

    可是我看到她的眼睛一直看向窗外,所以我能确定她的内心是想去的。于是,我接着说:“如果你不想玩,我们出去坐在台阶上看着他们玩,好不好?”

    她摇头。

    我想,也许是她和其他小朋友不熟悉,没人陪着她一起玩。然后我又说:“可是小鱼儿老师想要出去玩,你可以陪我去玩吗?”

    “好!”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回应了我,拉着我的手往外走。

    那天的素拓课之后,她和其他小朋友都熟络了起来。

    后来,我想到,六七岁时,正是孩子们爱玩爱跳的年龄。如果他不喜欢的话,无非就是两种状态,要么是真的不喜欢,要么就是喜欢但是又害怕去。

    那么,对于第一种状态来说,就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也尊重他的想法,我们要持一种接受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们。

    我认为,第二种状态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是一起的玩伴,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但我能确定的是,在与陌生的玩伴一起玩时,往往是需要我们陪伴与引导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但在有的时候,我们要在确保他们情绪的同时,让他们来当一个负责任的大人。

    就像那天一样,我们可以把她的真实需求,转换为我们的需求,然后再让她带我们去完成他们自己的需求。这样,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或者“脚踏板”一样,去更好地帮助他们。

    这件事带给我“遇事变通”的成长,这滋味是甜甜的,是快乐的。

    还有一个超腼腆的小男孩,他很懂事,他的眉宇之间似乎有同龄人没有的小忧郁。

    他还特别喜欢画画。我记着和他的交集也是在一次素拓课(素拓课真是一节可以让我发现小朋友的一节好课,不过前提是我是入组志愿者)。

    那天是下午的课,快要放学了。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在室外做游戏,然后我发现只有他不愿意与同龄人玩耍。

    我问他:“是不愿意去玩吗?”

    他摇头。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耐心地问他:“那你怎么不去玩呢?是哪里不舒服吗?如果有什么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告诉小鱼儿老师。”然后他慢慢地说道:“我饿了。”

    当时我真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但是我又赶快把他带到一边,给他拿了满满两把小饼干。

    我陪他一起坐了一会(这一幕还被我的队友拍了下来),我对他说:“以后有什么事情都要和老师说哦。”他的眼睛就红了。我当时还说:“你的眼睛有点不舒服吗?”他又摇头。后来看到他眼眶里满满的泪水。我才好像明白了什么。

    这件事也是让我明白,很多事情不可以早下定论,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而不同的引导方法,是我们要一直探索的。

    遗憾的是十五天的夏令营时间太短,我们照顾不到每一个孩子。但是,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情,能对他们有一点点的影响,有不一样的改变,也是我们的成功之处。

    这成长的滋味是眼泪的味道,咸咸的。

    我们本是各自成长路上互不相干的个体,但是因为有了一起相处的十五天,你们便成了我内心最遥远的牵挂。

    虽是短短的十五天,却筑起了我们绵绵的情意。岁月无法停留,流云的守候。纸短情长,道不尽太多涟漪。

    希望还有机会,我再来向你诉说当年的那些美好,一起来品尝这成长的滋味。

    特邀编辑:董学仁

王洁:文字的使命是对时代的敏感洞见
中考高考试题喜欢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温和的人写温和的诗歌
好汉梁国女
《种地吧》:一部属于年轻人的田间纪实
记忆里的那片海湾(随笔)
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散文)
那封陈旧的来信(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