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沿江不是江(随笔)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龙岩分校教师 余亿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5月23日   14 版)

    脚跨两省小村庄,土楼故里说沿江。沿江不是江,也不是任何一条江河湖泊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处闽粤两省交界的古老宁静的村庄。

    沿江原称沿田。很久以前,沿田一带荒无人烟,但是这里地形奇特、山林重叠、风景优美,吸引了十几个姓氏的祖先到这里安家落户。村里曾经流传一句顺口溜“沿田十八家,家家吃黄瓜”。那时候,每一座土楼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尤其是黄瓜更为多见。某一年,村里演神戏,恰逢收成不好,物资匮乏,只有黄瓜长势喜人。于是家家都用黄瓜招待戏班师傅,师傅们也许是吃腻了,就编排了这么一个戏词。戏说当时的黄瓜菜肴,同时也把村中十多个姓氏的特色表达出来。后来,大概是村庄呈圆形太极地貌、村中河流汇集的水量堪称大江等缘故,沿田便改名为沿江。

    由十几个姓氏组成的村庄,相对于其他同宗同族同一姓氏的土楼村落来说比较少见。沿江村虽姓氏繁杂,但村民们世世代代和谐相处,共同维护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家园。在革命战争年代,沿江人民用“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诚,谱写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沿江余屋的榖诒楼是一座方形土楼,曾见证一部无线电台的特殊贡献。1940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无线电技术员,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几经周折,终于将电台设备从重庆成功送到广东梅县,后来,为了便于工作,又将电台从梅县搬到永定的沿江村。这部来之不易的电台虽然在沿江只有几个月,却传递了党的声音、发送了重要情报,为腥风血雨的战斗带去信心和希望。光荣的榖诒楼也成了第一个架设无线电台的地方。沿江村的赤树坪是一个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自然村。当年,游击队员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有力地打击了永定和广东大埔境内的敌人,为苏维埃政权和土地革命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沿江不是江,却有三条溪水汇集于此,分别为金丰溪、汕溪子、下洋镇思贤溪(东洋溪)。三条溪水浩浩荡荡直扑广东大埔三河坝,汇入广东韩江。早些年,沿江村的河道很宽,水流湍急。在过去“盐上米下”“漂木下潮州”的时代,村中的河流成了下广东的一条水路运输线。后来,全国大兴水利期间,村中建起了几个水电站。溪中的河水少了,露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散落在沿江村的硿下潭。硿下潭藏身于深山之中,水深碧绿,素有“沿江之玉”的美誉。潭中河水深不可测,河水边上是陡峭的悬崖,堆砌着像神仙劈开的一层层巨石,显得那么的整齐而又突兀,让人惊叹不已。河滩上,许多被湍急的河水冲刷而成的光滑大石头,像圆润的石柱和坚挺的石墙,也有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的大洞穴,别有洞天。这些石头千奇百怪,星罗棋布,各具形态。有的像仙人戏水伸出的“脚掌”,有像仙人打坐的回音石,有的像蜘蛛挂在石壁上,有的像鲤鱼爬上河滩,总之,每一块石头都能够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这些自然裸露的悬崖峭壁和奇形怪状的石头,形成了一个集奇、秀、险的原生态景观。

    金丰溪水在沿江村穿流而过,如一条绿色的丝带把沿江村分成两岸。北岸有余姓、黄姓、谢姓、曹姓、李姓等姓氏的村民居住,南岸有赖姓、张姓等姓氏的村民居住。河水虽然变小了,但是从清澈的河水里,可以看见漂亮的石头、古老的桥墩,以及自由自在的鱼儿,为村庄增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河的两岸,青山环绕,郁郁葱葱的树木将村庄紧紧拥抱,河岸旁的芦苇和树枝在微风中扭动舞姿。青山下,一座座土楼散落在田园旁边,在阳光下显得那么耀眼,那古老沧桑让村庄更具韵味。土楼边,一垄垄稻田排列整齐,田中稻谷长势喜人,菜园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瓜果蔬菜。公路上,村庄主路越来越宽阔,房前屋后种上了桃树、李树、柿子树、柚子树。被青山绿水、青翠草木包围着的沿江村,空气显得更加清新,风景更加迷人,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候鸟途经这里栖息觅食,成为村里的一个独特奇观。

    沿江不是江,却有着大江一般的气魄,如同那村头新建的牌坊,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展示着自然地貌的独特风采,守护着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激励着村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谢宛霏

麦子黄了(散文)
春归金陵,如梦一场(随笔)
沿江不是江(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