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是期待了非常久的翁子光近作,几经辗转幸运地买到了全城少有的粤语场次,原汁原味地欣赏了一部期待已久的港片,可惜总体未达最初的预期。主要问题在于太过碎片化和浪漫化地处理素材,商业不成其为商业,艺术也不足够为艺术, 美是美的,太易生腻,这是致命伤。
开头粤剧下的战乱频仍,声画对立的呈现方式很有力度。看雷洛(即磊乐原型)由一个最初追求“擦鞋的平等”的男孩,到人人都“穿上皮鞋”后却只讲利益与黑社会勾结大肆敛财的军阀式人物,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观看一个曾经豪情满怀青年的堕落史。他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一场堕落,发生在故事最初的战争阶段,而这一情节,直到影片后段才得以揭露——为求自保,他交换了代号牌,使得另一位犯人惨死,他眼见对方的大耳朵被削下,也可能是他自己亲手削下,这一画面让他此后永堕地狱,而后来的爱人始终在寻找着的生着“大耳朵”的哥哥,就是这位517号。罪孽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的命是偷来的,这让磊乐一生难逃愧疚与梦魇。
影片中对于“磊乐”这个角色的上位史的呈现,大体上是混沌和模糊的。观众看得到的,只有他身后不择手段为他铺路的女人,和身边半程助力的兄弟,仿佛一代枭雄的诞生,全靠坐享其成,只剩嚣张跋扈,而自身全然缺乏一些更“重要”的助其上位的根本特质。除此之外,磊乐、南江为何兄弟决裂为何反目成仇的关键、磊乐突然的“退隐江湖”提议,以及蔡真前去请求南江放过与磊乐的争斗这几段剧情的合理性也未有彰显。剧情的空缺导致人物本身扁平化、信服力较弱,不得不说是遗憾的。
个人认为,梁朝伟的表现并不够出色,短暂的魅力在于表演类似于“周慕云”情节的地方,例如舞会上弹钢琴之潇洒、和蔡真在兄弟决裂后的男女对手戏。此外,想特别提一下关于他眼镜的问题。一副粗框的玳瑁眼镜,能够遮挡欲望和野心,若意图在于表现一个人由文弱至癫狂,或暗示某人隐藏在文弱下的癫狂等类似的反差感再合适不过。因而在南江与磊乐牌桌上发生龃龉之时——南江在自比丫鬟之后磊乐甚至扇了他一耳光——观众很自然地会等待南江的翻脸和奋起反抗。但是并没有,南江以他一贯的个性圆滑地处理掉了这一友情危机,相当于眼镜的设定甚至这一场龃龉都是一个多余的闲笔。
眼镜在燃烧着的火堆面前摄影的呈现是美的,但总体上大概限制了他的发挥——或者是说电影的大多数人物本身就不够饱满。翁子光的迷影情结在《风再起时》中展露无遗,但显而易见的是,并没有把握住王家卫《一代宗师》中处理众生相的精髓。
责任编辑:谢宛霏
陈凌雨(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