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平凡的你,喜欢上年少不平凡的他。那种爱情,从不是端端正正的。少年的爱情,是上课时青涩地多看一眼,是听到某个名字会心软一下,是长大后的你看到这部电影,第一个会想起的人。
袁之华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平凡到投进人海都掀不出一丝波澜,与此同时她有一个很优秀的姐姐,美丽聪慧,一个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袁之南。在姐姐无形的强大阴影下,她的人生很难焕发出多么夺目的华彩。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她喜欢有才气的尹川学长,就像在黑暗迷途中撞见的漫天星辉。但星星很难看到低头仰望的路人,星星也会惯性地找寻月亮。尹川对之华完美的姐姐之南一见倾心,甚至拜托之华充当自己的送信员,给姐姐之南送情书。之华悄悄藏起了尹川的信,并在真相曝光的时刻选择了大胆表白。她失败了,失败得理所当然。初恋的暗淡,只是之华生命一个平凡的开端。她迷茫、无措、悔恨、不解,又继续按部就班地过下去。
成年的之华,做着图书管理员繁复琐碎的工作,与一个理工男结婚育女,用自己的生活为普通写下注脚。永远基本款的毛衣,同学聚会上发言时的语无伦次,被丈夫误会砸手机时也不曾反抗,只是第二天默默地摔门而去。这一幕幕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试图将自己埋在世界的缝隙里,安静地喘息着,内敛又“社恐”。影片前期,我只觉得这样的人生寡淡无味,甚至是毫无意义。随着影片故事线的延长,叛逆、家暴、抑郁、自杀一个个残酷字眼的冲击,之南与尹川生死相隔带来的遗憾,我才逐渐理解之华,认可她平淡的生活、她坦然的选择。原来做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件平凡的事。
成年的之华代替姐姐去参加同学聚会,被尹川误认成之南。她心中那股熄灭多年的悸动又重新燃起,假借姐姐的名字向昔日的倾慕者吐露自己的心事。这是之华对自己平淡生活的调剂,也是一场迟到多年的小小叛逆。二人的书信阴差阳错被之南的女儿睦睦收到,他们错位的倾诉与探寻,让之南神秘的前尘旧事重见天日,我们开始认识一个新的之南,一个看似不平凡的人生。尹川如愿在大学时与之南相恋,但他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为何一向优秀清醒的之南又决定嫁给了一个叫张超的男人。成婚后的之南长期忍受着丈夫的家暴和抑郁症的折磨,在一个白茫茫的雪天选择了自杀。
之华像是整场爱情悲剧的看客,看着台上的人嬉笑怒骂,遗憾错过,她又时不时参与进去,扮作推动剧情的小演员,在无人的角落流下自己的眼泪。但之华是幸运的,是真实的,她结婚生子,她做着适合自己的工作,她也会时不时想起姐姐给过她的压力,生活带来的平庸,家庭琐碎的烦恼,然后在书页中彻底忘怀。她的平凡就是最大的不平凡,她知道如何做自己生活的主角。她在青春岁月的夏天,暗恋过闪烁的星,她也会在夏天结束时坦然地放下自己的执念。
她不像姐姐之南有着好学生乖乖女的禁锢,不曾有致死的叛逆和无可避免的悲剧。她也不像深情的尹川,有一个三十年而不得,一直藏在心底而放不下的人。之华,她干干脆脆,她平平凡凡,她活成了自己的模样。无需跟任何人比较,生命本身就璀璨如歌。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之华坐在图书室里,细碎的阳光穿过玻璃,洒进一室的温暖。那些沉重的真相,在热的熨帖中消散无形,之华就是光,她在社会意义的暗淡并不能掩盖住她在心灵世界的光芒。
岩井俊二以唯美细腻的表达见长,在这样娓娓道来的叙述中,观众在独自寻找着自己的情感依托,对于青春年少时光的缅怀,对于中年琐碎生活的感同身受,对于家暴与死亡的深深思考,和对于生命与未来的疑惑与赞言。问题流水般地涌向你的心灵,没有答案,任你解读。这是导演极具魅力的表达方式,独具日式风格的影片也让人眼前一亮。
美好的生命从来都不只是轰轰烈烈、舍生赴死的,愿意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一生,并非就是一件简单且无趣的事。如何做自己,是贯穿我们人生的巨大命题,如何接受自己的当下,放下过去的执念,勇敢而坦然地生活,更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再见,之南。故事里的所有人都在一步一步走出昔日的阴霾。
你好,之华。愿你我都能选择做真正的自己,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责任编辑:谢宛霏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 王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