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6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消失的记账本(散文)

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学生 李航(20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6月20日   08 版)

    奶奶的记账本莫名其妙消失了,她恨不得将家底给翻过来找寻记账本的下落。每天奶奶嘴里念叨最多的,都是那句“记账本到哪儿去了呢”。一家人都不知道记账本去哪儿了。我们猜想,记账本可能被爷爷当成废品给卖了,可能被野猫叼走了。也有可能,记账本自己长出翅膀飞走了。在这些可能性里,奶奶宁愿相信前两个都不愿相信最后一个。因为奶奶对记账本早有了感情,在时间的推移里,奶奶和记账本早已成了无言的亲人,彼此联结,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

    记账本早泛了黄,皮身是透明的塑料壳。奶奶每隔半个月便会拆下塑料壳清洗,晾晒,最后又给记账本穿上。而塑料壳也早已经泛了黄。纸张的两侧都起了一层层褶皱,看着像沧桑的年轮,透出一股闷人的气味。里面夹杂着笔墨味、饭菜味、雨露味等。记账本早被写满了各类文字与数字,没地方写时,奶奶就会用毛线装订几页在记账本屁股后面,因此,塑料壳早被挤得满满当当,像疯狂入食,挺着大肚子朝人吐舌的调皮小孩。

    在我出生前,奶奶就拥有了这个本子。她说,记账的习惯随太姥姥。老屋的木箱里,就有着一沓破旧的纸,纸上则写满了太姥姥的过往和故事。

    奶奶是个生意人。每天的入账她都会写在上面,最后写下“合计”俩字,用来表明今天的利润和收入。兜里装满了笔,黑色、红色、黄色应有尽有,奶奶像个勤奋学习的学生,有着最为丰富的学习工具。而这些笔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准确地表达含义。例如,黑色记录下数字。红色则圈画出合计的数额,表示着归纳与总结。而黄色则是起到提醒的目的,醒目的黄色,在一日又一日里,也锻炼着奶奶的记忆力。

    记账本不一定是记账,有时也记事儿。

    一些页面的右上角,写着日期、天气。还有心情变化,有时是“愉悦”,有时是“忧伤”。奶奶的心情变化如同天气预报一样难以揣测。而在这些页面,奶奶会写下日记,记录自己这些天经历的趣事儿,也许是和老闺蜜间交谈的八卦,也许是我考试又有了进步,又也许,是爷爷做了她最爱吃的饭菜。记账本在这时便成了日记本,写满了独属于奶奶的人生轨迹。所有的时间与光阴都霎时间浓缩成了文字,钻进了本子里,老老实实地供我们欣赏。

    奶奶有时候也会看不懂自己写的东西。比如“南,鱼,32元。”这句话可能是说,今天去南街菜市场买了鱼,花了32元。写得越简略,意思和回忆就越模糊。可这些对奶奶而言,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写下了这些东西,写下便意味着一切,便意味着有意义、有收获。

    父母过年回家,会拿起这个记账本,像盘着老古董一样翻页,问奶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奶奶咧着笑容给父母解答,一家几口都在客厅哈哈大笑,风从窗台吹了进来,打在记账本身上,它微微地抖擞着身子,似乎也融入了我们一家人。

    不知不觉,我也被奶奶潜移默化地影响。

    步入高中后,为了缓解压力,每隔一周我便会写下日记与随笔。当我回头翻看时,会不禁微笑或流泪,那些写下的文字在翻看的一瞬间成为一幕幕无声电影,在眼前不断穿梭回放。在某一瞬间里,我懂了记账本对奶奶的价值,它是无价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它。

    日子流逝间,记账本成了奶奶抒发情绪的唯一途径,记账本默默地听着奶奶讲着故事,任凭黑色笔墨渗过它的身子,写下一个个斑驳清晰的文字,那些过往和故事都在风雨腐蚀里变得模糊起来。记账本也已在以一种不太明显的速度苍老起来,就像奶奶一样。皱纹一根根爬到了奶奶的额头与眼角,以不可测量的速度朝四周伸展开来。银白色的头发从发梢缓慢生长,起初显得突兀,当奶奶的头上被大面积白占据时,那些惹人厌烦的白发也变得可令人接受了,毕竟人总得接受这样的命运,总得坦然面对人生的迷失与忐忑,就像空白的记账本,随着日子反复降临,才有磨砺与独属于它的魅力。

    那个记账本终究是消失在了奶奶的世界里。我给奶奶换了个记账本,那个记账本更华丽、面积更大。但它在奶奶手上总是显得沉甸甸的,奶奶不像以前那样,常打开笔盖,掀开记账本记录着一切,本子上传来的沙沙声也显得没有那么亲切,送进耳朵里,反而让人有些疲惫了。

    窗台上的蜡梅随风飘扬着,炊烟从对面房檐上的烟囱缓缓升起,在空中形成一道不太完美的小旋风。太阳躲在群山后山,金灿灿一片霞光四射着,北面吹来一阵风,炊烟就四散开了,我无形之间看见,在风的吹拂中,那个消失泛黄的记账本正随风翻页,响起熟悉的声响。我想,记账本未曾消失,它一直在奶奶和我们身边。

    责任编辑:龚蓉梅

消失的记账本(散文)
变迁(随笔)
口袋里的剪刀(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