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的牢笼,将爱意葬送。海底的星空,于转瞬而终。倘若某天,你的枕边人突然销声匿迹,你将如何抉择?倘若某天,你的枕边人突然换作他人脸庞,你又将如何应对?
《消失的她》改编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讲述潜水教练何非在一次潜水教学中“英雄救美”,从此对学员李木子一见钟情。随后,何非便对木子展开热烈追求。最终,来势汹汹的爱情将木子成功俘获,二人甜蜜地步入婚姻殿堂。可是,结婚的周年纪念旅行中,木子却在离奇失踪数日后又以全然陌生的面孔出现在何非面前。“真”木子究竟为何离奇失踪?“假”木子究竟从何而来?影片的开头,戏剧性的一幕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却在剧情的不断推进中向观众抛出一个又一个细思极恐的人性难题。
影片前期以陈麦的视角引出一个恐怖传说:一对新婚夫妻共同前往泰国旅游,妻子却在试衣间中人间蒸发。多年后,丈夫再次前往东南亚出差,却在当地畸形秀的表演中,看见台上已然被斩断手脚、割掉舌头,只剩一具躯干的妻子。影片既勾勒出女性面临情感困境时的无私互助,又诠释出个体面临贪婪欲望时的价值抉择,还描绘出伴侣面临亲密关系时的理性自救。凭空消失的“她”,可能是因为失踪或是被藏匿甚至是被谋杀。更可怕的是,消失的“她”,可能正处于任意一段看似亲密的关系中,“她”深陷漩涡而难以自拔;消失的“她”,可能正处于任意一段情感内耗的困境中,“她”深入迷途而难以自救。惊悚与悬疑的背后,《消失的她》好似一柄利刃,刺破人性虚伪的面纱,剖开血淋淋的现实真相,困兽之斗的博弈拉扯与炼狱般的穷途末路带给观众诸多思考。
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层层反转,“真假”木子的谜团最终得以拨云见日。原来,一见钟情的爱情不过是蓄谋已久的交易,消失的木子正是枕边爱人的亲手“杰作”。何非出身底层,因嗜赌成性而欠下高额债款。相反,木子则从小家庭优渥、养尊处优。何非对木子的疯狂追求与热烈爱恋,不过是用以爱为名的糖衣炮弹遮掩自私贪婪的丑陋欲望。何非与木子的婚姻,不过是走投无路的赌徒在理智与欲望的博弈中一次又一次作出的困兽之斗。
第一次理智与欲望的博弈,是婚前,二人在稻田的小路中散步,何非对木子坦白一切,木子相信眼前的男人已然改过自新。此时,何非或许尚存几分理智。
第二次理智与欲望的博弈,是婚后,何非再度陷入高额负债的困境。东窗事发后,木子果断拒绝帮助何非还债的请求并决意离婚。此时,何非已然在理智崩溃的边缘。
第三次理智与欲望的博弈,是结婚一周年时,在烛光晚餐的餐桌前,木子因怀孕而决定重新给何非一次机会。此时,何非的眼里却只剩下贪婪的欲望与无尽的杀意。
哲人康德讲: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确,人既因具备七情六欲而造就着人性的复杂,又因具备理智抉择的能力而成就着人性的光辉。理智与欲望的博弈,从来都是“非零和”的:个体的幸福不必与他人遭受的痛苦等价交换,个体的痛苦经历亦难以加深他人既有的幸福体验。婚姻关系建成的伊始,何非贫穷,木子富有。因此,嫉妒、敏感、自卑、自私的人性丑陋面,便在何非心中种下了罪恶的种子。二人的财富交换便在何非眼中狭隘地成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影片的结尾,陈麦将木子生前尚未来得及交付的照片交到何非手中,原本毫无悔意的何非瞬间痛哭流涕。与其说何非终于明白“一尸两命”的残忍结局,倒不如说,赌徒何非或许此刻才明白:终其一生,他仍旧在自己本已稳操胜券的人生赌局中满盘皆输。原本他以为,理智与欲望的争斗是“零和博弈”,他的快乐与木子的幸福必然是“一换一”的结局。可即将出世的孩子使何非明白,理智与欲望其实是“非零和博弈”。他与木子本可以重归于好,他的债务本可以一笔勾销,他的人生本可以步入正轨。于是,杀妻夺财的赌局,顷刻间显得讽刺可笑。
同样是社会底层人物陷入理智与欲望的博弈,陈思诚在电影《误杀2》中,却描绘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该片中,主人公林日朗的生活清贫却幸福。后来,儿子小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噩耗将原本快乐自在的三口之家逐渐击垮。为筹集高昂的手术费用,林日朗夫妻二人努力打工赚钱,甚至不惜倾家荡产。然而,只因市长遭遇车祸的儿子急需一颗适配的心脏,那颗本属于小虫的心脏便被权贵直接夺走。深爱儿子的林日朗决定不再坐以待毙,通过抢劫医院、挟持人质、曝光器官移植“黑色链条”等行动,将属于小虫的心脏“抢”回来。可惜,天不遂人愿,市长孩子早已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最终,林日朗为拯救病危的儿子,死在自我策划的枪杀中,并将自己的心脏移植给等待手术的儿子。
不难发现,《误杀2》中的两位父亲都在进行理智与欲望的博弈。市长龙丹以父爱之名的伟大掩盖道貌岸然与自私自利的卑鄙,他将拯救儿子与坚守良知之间的选择视作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终于,他丧失理智,发疯般怒号:“你应该能体会到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能做到什么地步!”相反,林日朗则是选择在父爱的成全中牺牲自我,在良知与仇恨的博弈中仍坚守最朴实的本心。幸好,林日朗的理智仍在,他坚定地回答:“我是一个父亲!可我不会去抢!”
余华在《活着》中曾描写过类似社会底层人物与权贵之间的对立关系:县长夫人病危,年仅13岁的有庆赶去献血,却被医生活活“抽死”。有庆本是福贵的希望,本是福贵风雨飘零的家里唯一的盼头,却因医生的冷血而意外葬送。有庆死后,福贵终于明白活着的意义:“努力活着”本身便是人生永不褪色的价值追求。面临理智与欲望的博弈时,不是叫嚣着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个体的责任,忍受现实赋予个体的历练,或是幸福,或是苦难,或是光辉,或是平庸,自当照单全收。不论是何非,抑或是龙丹,他们都是在陷入个人欲望的漩涡时,选择放弃理智,自然也就选择放弃了人性本应存在的温良。其实,面对诱惑时直面个人欲望,可谓人之常情。但是,个人欲望的实现绝不应以减损他人权益为前提,“利己”并不必然要“损人”。毕竟,理智与欲望的斗争应是“非零和博弈”。利益冲突的局势中,从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结局,而是可以共同奔赴更高处,相互成就。
回到《消失的她》,影片以何非被判死刑作为结局。曼莎灯塔的光亮,仍旧在深夜里指引远航的轮渡。再无人使用那片废弃海域的牢笼,也再无人问津那片因水母聚集而成的海底星空。牵动何非与木子的红绳——梵·高的《星月夜》,仍旧映刻在无数对恋人的脑海中。
画里,繁星点点的星空中,灰黑的卷云在紫色的薄霭中漂浮,变化万千的色彩如浪涛般汹涌,将动荡的蓝绿色激流吞噬。夜色中,云与星交织,缠绕而成的漩涡旋转着、躁动着、扭曲着。正如,卷入漩涡中的清醒者欲求得解脱,深陷混沌中的无知者未觉眼前的希望不知所踪,理智同欲望的博弈在此刻波诡云谲。
愿所有理智同欲望的“非零和博弈”中,清醒与克制永远占据上风。愿所有关乎人性的“非零和博弈”中,善美与温情将永远紧紧相拥。
责任编辑:谢宛霏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江东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生 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