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珍藏的记忆(散文)

福建南安市榕桥中学C一2班 杨长烜(1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7月18日   09 版)

    小时候的老家,天高、云淡、风清,一切安好。

    群山四面环绕,纵列分布的小溪贯穿着村庄,白鹭在小溪里捕鱼,孩童在溪边嬉戏。家门外的小桥旁,几棵参天古榕巍然矗立,守护乡村。屋前屋后的林子泛着青色,空气清新。那便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老家对面的那几座山上,都是杨梅林和菠萝丛,这些便是当地的特产。假期时回老家,最快乐的就是陪陪外祖母、外祖父,吃鸭肉,摘菠萝或采杨梅。摘采菠萝、杨梅是我们在老家时的一大要事、趣事。

    穿过山脚的屋舍与稻田,顺着灌木野林间的小径盘旋上山,不一会儿便到了山坡的菠萝丛,再往上则是杨梅林。虽然它们长在一地,但结果期却不同。杨梅林大约在5月开始结果,而菠萝大约7月果子成熟,差了将近两个月。于是,我小时候所幻想的“双丰收”,从未、也不可能实现。这些山的个头小小的,说是大点的山丘也不为过,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在山上玩“回音”游戏。朝着山坳大喊一声,等着声音传到山坳,再撞到厚实的山壁,而后缓缓地折返回来,真是一件神奇的事,好像声音能被看见。

    菠萝长得可不固定,或者说很随意。头重脚轻、脚壮头小的“葫芦状”不足为奇,“球状”“盘状”的也不在少数,摘着摘着,摘出个“尻状”的,那我们可会又笑又闹了,便舍不得卖,想将其拿回家与另一个“桃花扇状”一起供着。黄橙色的菠萝不怎么讨喜,一是不能当供品,二是吃起来酸脆酸脆的,不好吃。而青黄色的菠萝就不一样了,既能供得很久,吃起来也是稍脆且甜,是我们的最爱。我常常吃得酸透了牙,咬破了舌才罢休。

    老家杨梅有一种知名品种,叫“东魁”。这“东魁”较我祖母那边的“黑炭”,更大更黑,也更甜!每当杨梅旺季,我们一家便会到老家摘“东魁”,我是一口一个地吃。乒乓球大的“东魁”,核小汁水大,果肉厚实饱满,听说已经畅销到国外去了!

    老屋后头也是座山,山腰上是个养鸡场,当时外祖父母也曾在那里捡鸡蛋打工。那里的老板是个中年大叔,粗中有细,对我们十分温柔。我印象最深的是,幼时与表哥在老家住,那时老家没有网络与电子产品,玩久了便感到无趣,于是表哥便跑到老板那“蹭”电脑玩,我也随着表哥一起玩。大叔虽然严肃,但还是让我们随便玩。

    现在,老家联了网,有了“无线”、电视、手机,但我早已不爱电子产品了。那个大叔早在几年前离开,原本是养鸡场的地上,只剩下几块钢板。小屋与鸡场,只能连同大叔一起存留在我关于夏日的记忆之中。日月如梭,老家早已“物非人也非”,虽然跟上了时代,但那段自由随性,只有在回忆中才能再次品味了!

    指导教师:王邦尧

    责任编辑:龚蓉梅

故乡的榕树(散文)
稻(散文)
珍藏的记忆(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