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像清水江那样流淌(散文)

贵州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李雨涵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9月05日   12 版)

    一个人的一辈子约有90年,如果把1/90的时间拿出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人生将会更加美好。

    即将大四毕业的我听到研究生支教团计划项目时,怀揣着满腔热情,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号召,投身到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中,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家乡的土地上。

    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生动又感人的支教故事,像清水江河水那样流淌,已经接力讲述了24年,研支团的旗帜在家乡的土地上高高飘扬,也在我人生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我察觉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些腼腆,课堂上学生与我互动比较少。

    课后我主动找学生们谈心。其中一个学生说道:“李老师,您讲课的知识点很密集,但我们听着有些乏味。”看似孩子们的一句玩笑话,却引发了我对初次步入课堂教学工作的反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开始尝试引入游戏教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内容,让学生们参与到互动中。比如:在教室挂上中国地图让学生们寻找家乡,在讲台上放置地球仪让学生们体验山外世界的辽阔,让学生们扮演工程师去探讨母亲河的开发治理……

    我通过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的课逐渐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爱,课堂氛围逐渐活跃起来。课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我分享班级的学习与生活,孩子们见证了我身份转变的第一步,我也参与进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了他们的青春。

    “教师节遇上了中秋节,而我们遇到了您,感谢李老师平日里的耐心教导,祝您节日快乐!”

    学生们纷纷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这是我支教以来收到最珍贵的礼物,而这份触动也将鞭策着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家乡教育事业中。

    除了教学,爱好摄影的我经常会给孩子们拍照。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不仅为家乡的孩子们带来知识,还用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

    也许,感动的瞬间是定格在运动赛场上完美的冲刺、冬日寝室里关切的问候、困难学生家庭的家访……我用镜头与文字讲述着支教团队的故事,我所撰写的新闻故事被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激荡在我心里的愿望,是通过我的镜头和文字,与大家一起感受志愿的温暖,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研支团群体,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充实又富有挑战的支教生活里,我收获了和孩子们亲如一家的美妙感情,收获了与锦屏四中老师们相互信任的纯朴感情,收获了与杉乡大地共同奋进的坚韧感情。

    这一年,有课堂的求真务实,有伙伴的并肩同行,有童真的感动交织;

    这一年,不忘初心,不悔来路;

    这一年,不改理想,不负青春。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未来,还有更多期待。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愿我们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熠熠生辉,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远山蒙蒙,初心未变。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像清水江那样流淌(散文)
父亲乡下的“义工”时光(散文)
小城的温情故事(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