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军校青春散记(散文)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 洪永昊(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9月05日   01 版)

    我从未想过能与军校结缘,但这一幕终究是发生了。2021年12月底,我结束了为期4个月的新兵连生活。

    一路上我们乘坐军车良久,穿越了覆盖着积雪的大半个中国,一路颠簸,一路寒冷,但内心里的激动与期待却越发燃烧。历经75个小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后,我们终是抵达了火箭军士官学校。

    拨开车帘,从车内望去,一切都成了银色的世界:雪覆盖了整个军校,仿佛时间也停滞在这片银白世界中。我望着远处那座离军校大门不远的巨石,横亘在那里的巨石上赫然刻着“火箭军士官学校”七个金色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它似乎融化了落在上面的积雪,闪着夺目的金光。

    似乎走了不多远,到了我们的宿舍楼。下了车,抬头看着四周,在这寒冷的冬日午后,整个校园安静肃穆,雪花落在我的肩头,融化成水珠滑落,仿佛是军校欢迎我的礼遇。我凝视着前方,一条宽阔的林荫道,两旁是整齐的树木,它们在风雪中傲然挺立,坚守这片土地。

    军校,这将是我新的起点,未来3个月的新训也将在这里展开。怀揣着梦想,怀着对军人使命的敬畏,踏入这片雪域,我仿佛看到了心中的梦也在风雪中舞动,迎接着我前进的步伐。

    冬天的清晨,寒风刺骨,天还未完全亮起时,军校的操场上已经有一群身穿军装的学员在晨跑。

    我透过朦胧的光线看到军校周围的景色。校园的大门散发着淡淡的黄色灯光,温暖的光芒映照在白雪覆盖的地面上,校园里的树木在冬日的寒风中微微摇曳,远处的山脉也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是我在军校度过的最美的时刻之一,因为我的老连队在南方,那是一个雪沾染不到的地方。

    八点开始,就是正课。相较于枯涩的理论课,实践课才是我的向往。在实验室里,我亲自动手操作设备,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包括设备的拆解和组装、线路的接续、电焊等,在这里我也逐渐理解了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原理。

    除了必修的通信课,还会穿插其他有趣的项目。那天应是下午,阳光明媚,教员发给了我们钻木取火的装置,让我们练习。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搓动着木棍,却无法点燃柴薪。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到了一丝丝焦虑和沮丧。火花时而闪烁,时而熄灭。我不断调整姿势,改变力度,寻找最佳的搓动方式。我记得那天确实点燃了,但相较于这种兴奋,手掌的疼痛更让我记忆犹新。

    印象中是练习在烟雾中作战,因为我记得那天下午拿了枪与两箱烟幕弹,径直走向一公里开外的小树林中。

    教员应该是讲了些内容,但我已忘却。只记得将保险装置打开后,弹壳中释放出一团浓厚的烟雾,它迅速蔓延,笼罩了整个训练场,形成了一片厚重的烟幕。我快速穿越烟幕,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刺鼻的气味,充斥着鼻腔,我的呼吸变得急促,本想用手臂遮挡,但手中的枪让我放弃了这个念头。

    在军校的生活,并非如我所想的一帆风顺。

    旁边是一所地方院校,每次的课间,总是能看到中学生们自由地徜徉在篮球场、操场旁,而我们却仅仅是稍做休息,而后整齐列队前往下一间教室。这种对比让我感到一丝不平衡。我们的生活被时钟般精确的规定所驱使,而他们似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其实最令我心痛的,则是每天放学后,他们有家长来接,甚至还有不想这么快回家的学生,三五相约,在路边小摊买烤串或者在球场上比个高下。每每看到,总会令我想起山东泰安的家。

    最让我深感痛苦的那一刻,是在除夕的晚上。那晚,当人们团聚在温暖的家庭中,享受着丰盛的年夜饭,而我却在寒冷的风雪中站岗。

    我可以望见远处的城市,那里是人们团聚和欢庆的地方。我可以看到热闹的街道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笑语欢声不绝于耳。他们手中拿着烟花爆竹,燃放出绚烂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他们心中的喜悦和幸福。

    夜更深了,路上的行人渐稀,风雪在我身边呼啸声更大了,我紧紧夹着自己的军大衣,时不时地伸一下手指,确保它们还在我手上。透过雪花的纷飞,我看见远处那些房屋的灯亮得更多了。透过玻璃的影子,我仿佛看到他们享受着家人的陪伴,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而我,只能品味寒风和寂寞。我的心里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仿佛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这个特殊的夜晚,我无法克制心中的情感。我想起家乡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是否也在这个时刻想起了我?他们是否也为我的寒冷和辛苦而担忧?这些思绪在心中纠结着,更觉落寞。

    在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守护着家园的人。他们也在风雪中坚守岗位,默默地付出着。我们或许无法与家人共度这个特殊的夜晚,但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使命,那就是谱写出我们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岁月,将这份落寞化为坚强的力量,守护家园的和平与繁荣。

    其实这件事并不是一个终点。后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琐事涌现出来。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论课的深度也提升上来,作为一个文科生,这对我来说陌生而艰难。我试图理解电路和信号的奥秘,但每当我面对那些复杂的电路连接图与实装操作流程时,感到无从下手却是常事。

    为了不落下进度,后来即使要站夜岗,我也会在熄灯后加班学专业,当然,如果是营区岗,就可以在站岗的时候看会专业书。但第二天依然要按时起床、出操、上课,那种困倦和疲惫深深地侵蚀着我,我忍耐着坚持。

    在军校,我们被严格规定只能单休,而且每周只能用三次手机,每次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每当单休来临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我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与家人的通话、社交媒体的浏览、消息的回复等。我匆匆忙忙地操作着手机,时刻担心时间的流逝,让我无法真正放松和享受与家人的交流。

    但这些琐事习惯就好了。三月初的一天,我有幸参观了导弹的教学洞库。这是我第一次目睹真正的导弹,虽然这枚导弹没有装填火药,但那种巨大的威力和潜力让我兴奋得难以言喻。在我心中,导弹一直是军事力量的象征,而现在,我将近距离接触这枚神秘而强大的武器。

    导弹的身躯巨大,银色的外壳闪烁着寒光。我站在它旁边,感受着它散发出来的威力和能量。我的手颤抖着,兴奋地伸出手指,轻轻触摸着导弹的表面,光滑和坚硬是最佳的形容词。

    我仰望着导弹的顶端,想象着它离开发射井的那一刹那,想象着它在高空中划过,穿越云层,翱翔向天空,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找到目标,最终摧毁敌军。那种力量和决心,深深地震撼了我。这不仅仅是一枚导弹,它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力量和希望。我深深地明白,保卫家园的责任是何等的重大与崇高。

    不过,到这里,也意味着岗前集训的考核也要到来了。我依稀记得考前那晚的通宵学习,自习室的灯一直亮到太阳的光芒将它掩盖。通信专业第二的成绩也为三个月军校的终章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转眼两年过去了,回望那段军校的日子,给了我无尽的感触。这段经历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律。退役复学的日子里,每每想起那段时光,我总会认为在那里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内心和时间调配,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我深深地珍惜这段特殊的经历,因为它成为我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页。

    责任编辑:龚蓉梅

吴欣歆:家是亲子双方终身学习的好地方
军校青春散记(散文)
声音(小说)
石一枫:人和人最终会找到相同的部分
杨怡芬《海上繁花》:天上星河在人间
《种地吧》:按部就班种地,一定会有成果
故乡的生命(散文)
无色人偶(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