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这漫天的黄沙淹没身躯,
只怕风沙会吹灭我的热情;
我不怕这正午的烈日晒干肌肤,
只怕烈日会消磨我的意志。
——《支教日志》(一)
伴随书桌上的闹钟清脆的滴答声,时间仿佛停止。
誊写这首小诗的纸已经泛黄,字里行间都是那段难忘岁月的影子。这首诗写于我在溪乡村希望小学支教的第五个年头。
初到溪乡村,朴实善良的村民就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了我。
“老师,老师!你从哪里来的?”
“老师!你坐过火车吗?”
第一天踏进教室,我就被这群小家伙们围起来,问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被分配在溪乡村中心小学任教,教这里的孩子学习语文。
我数了数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一年级的孩子五个,二年级的孩子七个,三年级的孩子五个,四年级的孩子三个,五年级的孩子只有两个,总共二十二个学生坐在一起。
我没有上课,而是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喜欢学习吗?一个在班上特别活泼开朗的男孩回答说:“喜欢学习,因为爸妈说学习就有走出去的希望了。”来这里支教之前,我不曾想过,走出去,对于大山里的人是一种奢侈。来到这里之后,看见孩子们闪烁着眼睛问我外面的世界时,我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机会和希望。
我不走了,我真的不走了。就像三毛觉得撒哈拉沙漠是她的归宿一样,这里也是我的归宿。
我接到了使命,教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使命,我要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支教日志》(二)
1990年,溪乡村希望小学建成。5年间有6位支教老师来这里,时间最长的一位待了一年。这里是中国西北最偏僻的山村,干旱和风沙,恶劣的生存环境逼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教师。
我是第七个来这里的老师,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里待多久,无数次想要放弃,但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源源不断,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每当孩子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的时候,我的鼓励就了他们的动力:火车真的很长很长,飞机真的很大还能飞,还有北京天安门真的很宏伟……说起外面的世界,孩子们都说做梦都想要去看看。
我和我的二十二个孩子互相鼓励,为了梦想,我们互相支持。
但是,每次看到他们的眼神,我很害怕,害怕我浅薄的知识没办法满足他们。
他们才是我老师!
——《支教日志》(三)
真的没想过,我能和孩子们一起度过5年。因为个人原因,我不得不离开溪乡村。离开的那天,孩子们为我写了送别信,信中写道:老师,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长大以后也像你一样回报家乡!
离开了,最后还是离开了。
孩子们都抱着我哭,我也抱着他们哭。
——《支教日志》(四)
孩子们,谢谢你们的热情善良让我能坚定自己的信念,让我在这五年里明白生命的真谛。我深深地爱着你们,爱着这片土地,也热爱这份事业。
书桌上的闹钟再次响起滴答声,看见桌上和孩子们的合照,我又热泪盈眶了。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 郏贞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