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项宏:众生皆草木,唯有时代是青山

实习生 谢蔓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盈 记者 龚蓉梅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0月17日   01 版)

    项宏 黄佳/摄

扫一扫,看视频

    年少时候,别总是显得容易一些。如今项宏想到过去自己在皖西乡村里感受到的风景,脑海中浮现的是几个几近白描的画面,“门前的河,门后的山,和自己种的花花草草”, “正常时候的青山绿水,下雨时候,会发洪水、泥石流。”还有,本身存在的小村落,在山河之间,渐渐就成了村庄。

    从皖西一个贫困的小城镇闯到北京,项宏出走半生,没有忘却的是故土。他挥笔写就《人间草木》,将自身的经历融入书中主人公的命运之中,用26万字的跌宕起伏,书写出主人公的心路、情路、人世路,以书中人物命运作为时代背景的缩影,描绘出跨越半个世纪的乡村剧变。

    真实,写作的底色

    《人间草木》是项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22年4月,中国作协的一项征文活动触发了他的灵感,想要写写自己的家乡。一个月多月成稿,数个月修稿,初稿30多万字,又几经删改缩至26万字。《人间草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列丛书。

    在《人间草木》之前,项宏更多写散文。项宏认为,长篇小说写作要考虑谋篇布局、人物塑造,比散文写起来困难许多,同时创作长篇小说的过程对于作者精力、心力的要求也更高。

    “我一直想写点家乡的东西。但散文可能容不下,也不连贯,会比较零散。于是就想写一部长篇小说。”由此,《人间草木》从安徽青螺镇缓缓展开。

    青螺镇原本是穷乡僻壤,生于此地的陆子归,自年少时便体会着农村“大包干”前生活的艰难。他少时励志通过考学走出农村,后辞去县里工作、辗转到北京,先做餐饮、帮扶农村养殖业发展,又协助“人间草木生态园”落地、延续,其间与3位女性角色相识相知、命运交织。写主人公所见所行,项宏笔触优美生动、自然流畅,字里行间散发着现实主义的辉光。写爱恋时,文笔至情至性,令人泪下,“一生,真的愿意用一生,从决定爱她的那一刻起,她就是心中的红莲,就是黑暗中到烛光”。

    项宏生于皖西、长于皖西,19岁入京。世纪之交的北京,霓虹闪烁,然而对于初来乍到的外乡人而言,起初的生活可以用居无定所来形容。“那时候生活比较苦,写作单纯是兴趣,日子慢慢熬过来了,就想写一些文字。”如今项宏经营着多家公司,并涉猎生物科技和餐饮行业。过往经历不仅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让他写作起来更为纯粹,更是作为养料,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

    阅读《人间草木》,不难看出陆子归身上有项宏的影子。“(我与陆子归相似的生活经历)当然是有的。随着故事的发展,为了故事需要、人物设置,也会结合着身边人的经历,或者结合着故事需要去构思人物。有相似之处,但不全是。”

    丰富的阅历,让真实成了项宏写作的底色。而真实的写作,也是项宏给青年作家的建议和心得,“踏踏实实地生活、写作起来别假大空”。项宏用自己年幼时经历的一件小事为例:“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却没有米,只能到邻居那借米。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还是觉得比较尴尬。一碗米如今很普通,但对于我小时候的农村是非常珍贵的。借米的时候,可能人家盛一碗米再用筷子刮平,还人米的时候,挖了一碗米,则是很冒尖的。”这样的细节,后来被他写进写小说里。

    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在创作过程中,查阅《本草纲目》等专业书籍、咨询了解中草药知识的专业人士,又结合年幼时在山林中挖草药、卖草药等经历,项宏以中草药种植为线索,贯穿全文。“一来设计情节,铺垫描绘陆子归和孙茜之前的情感;二也借孙茜之口,点出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项宏说。

    书中青螺镇的景观一直变化着。早年,霸王河一丈多宽,岸堤完整,河水清浅,终年不干,农民依托土地生存。30多年,开山造梯田,开荒毁林,洪水暴发,冲毁岸堤,河床变得一里多宽,农田、村庄被洪水冲毁,对山林的盲目开垦令村民承受恶果。

    小说中的孙茜,生于中药世家,年幼时爷爷挖草药、种贝母,为家人换得口粮。长大成人后,孙茜虽然靠餐饮在北京立足,但身体不适、病痛缠身,回家乡是她的夙愿。人间草木生态园就是孙茜一手设计、打造,不但药材种植成功,也成了青螺镇著名景点。“‘人间草木,相互依存。’这句话是孙茜去世后留下的话,其中一层含义就是因为她种植中草药,离不开家乡。”项宏说。

    “人要敬畏大自然。作为草木来说,野外的草木自由生长。当人们种植草木的时候,草木有用、也反哺人类。人把大自然保护好,把草木保护好,反过来人才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这是一种相互的成全。”小说中,项宏用藤壶和鲸鱼的关系作比。藤壶依附在鲸上,而山上的人家也是,如此依附在山体上。

    书中角色众多,和故土关系不一。老一辈人,物质匮乏,扎根于山村,相互桎梏、相互耗竭,如同困兽之斗。而新一代年轻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靠求学离开山村,有的固守土地、安于种植,也有一些人背靠祖荫,为祸一方,更有人在外发展后返乡,为家乡事业出力。

    “书中写到人间草木生态园,就是一个是在不破坏自然的条件下,让村里人生活条件变好的方式。如果不去保护自然的话,光去攫取资源,在山上炸石头,河里面挖沙,这对自然是一种破坏。绿色发展,首先就要保证青山绿水。小说当中,中草药种植、发展养殖业,都是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让那老百姓生活过好。”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整合资源,政、企、农三方合作发展乡村经济。

    面对书中不同人物的命运,项宏的内心是存在悲悯之情的。“每个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推动着,身不由己,来不及停歇和喘息。个体的悲欢离合在时代大幕布下,既大,又小。可喜的是,我们的政策一直在向好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乡村发生了巨变。”乡村的巨变,项宏是见证人,也是亲历者。“首先,物质基础改变许多。我们小时候,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每家对土地是非常珍惜的。而现在大家不愁吃穿,反而觉得种地为生差一些,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另外,乡村里面,山也清着,水也清着,确实如此。”——全书结尾,陆子归和俞茹烟相偕向冈上走去。此时,故土的青山和河流几经周折,终于恢复颜色。一切尘埃落定,草木郁郁青青,于沉默中记下千言万语。

    如今,项宏对于家乡的感情,仍然深厚,空闲时也常常返乡。“虽然不长居家乡了,但是听到家乡的事、接触到家乡的人,仍然会觉得熟悉、亲切、挂念。”项宏说,一路走来、世事起跌,故乡水土仍怜游子,而写好故乡,会一直是他今后创作的方向。

    责任编辑:周伟 谢宛霏

周苏婕:犀利是作品的底色
萝卜姐(散文)
超脱与境界相加,是超脱的境界
项宏:众生皆草木,唯有时代是青山
《坚如磐石》:夜幕下的五彩斑斓
史铁生《务虚笔记》:形象思辨下的生命哲学
河里的水 河里的沙(小说)
桂花树的怀念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