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张柠:透过文学的目光探寻三个时代的青春路

马浩然 本报记者 谢宛霏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0月31日   02 版)

    三本书,三代人,三个时代,一幅横跨近百年历史的青春画卷在眼前展开,穿越战火的颠沛流离,历经下乡的艰苦岁月,最终迈进了改革开放的新天地。张柠的“青春三部曲”用文学的视角带领我们走入三代青年的成长历程,见证他们是如何在杂糅着理性与懵懂的青春年代跌跌撞撞,于时代的漩涡中摸索着找寻属于自己的路。

    张柠将80后、50后、30后这三代人的青春史娓娓道来,婉转如时间,跳跃如生命。继《三城记》《春山谣》之后,“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东梦》日前推出。在《江东梦》的分享会上,张柠与《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自媒体人六神磊磊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并围绕“在时代漩涡中破解青春之谜”主题展开深入的文学和社会文化探讨。

    用永恒和时代风尚解读青春密码

    “文学有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个要素叫作永恒,还有一个要素叫作时尚——时代风尚。”张柠认为,文学要表现一个时代首先应该表现年轻人,年轻人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来应对时代的变化,在这冒险探索的过程本身,又有永恒不变的主题。“我想将永恒和时尚结合起来,写出属于每个时代的独特文学,从变与不变中发掘三代人的青春选择和生存境况。”张柠说。

    张柠的“青春三部曲”讲述了子辈、父辈和祖辈三代年轻人的青年时代,他们在20岁左右的时候,同样年轻、同样富有理想主义。在张柠看来,年轻人没有负担,处在一个可以飞翔和幻想的年龄,“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纠错,永远冲着他自己想象的理应如此的世界奔去”。这就是他的文学共性的、永恒不变的地方,也是青春最美的地方。

    每个不同时代的历史和现实给年轻人留下的飞翔和幻想的空间并不一样,三部曲中的三代青年也在随着时代更迭、社会变迁,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三城记》中的子辈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有着广阔的选择空间,最大的苦恼就是“为什么给我这么多选择”;《春山谣》中的父辈是下乡,一群十六七岁从城市来的知青要去学会适应山村生活;《江东梦》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的祖辈被迫在战争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从炮火当中过来的”。

    “‘青春三部曲’中的少男少女们的命运很多是处于尚未定型的、流动的过程中,我们在阅读中深入那个时代,跟随这些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一同面对未知的前路,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你真心想为他们祝福和祈祷,希望他们都得到好运。”六神磊磊如是说。徐晨亮也表示,很多时刻书中人的故事让他感受到精神上的共鸣,“即使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境遇,我们在青春、成长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跨越时空的共通之处,这便文学永恒和时尚的鲜明体现”。

    用文学特有的柔软笔触为故事点亮生命的光彩

    谈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是战火的连绵不休,是百姓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诞生在这样社会背景下的《江东梦》,似乎也应该是灰暗的、沉重的。但张柠在写作时并未落于俗套,他看见了真实历史的多彩,用文学特有的柔软笔触为这些故事点亮生命的光彩。

    “尽管小说是一个虚构的文体,但是每个地方的细节都应该是真实的。”张柠认为写历史题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小到当时的货币、街道,张柠都尽其所能地确保真实,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那时张柠家里的地板堆满了写书用的抗战史料,“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生活怎么写,这是我那时面临最大的难题”。

    书中的德茂公寓,位于江东市的老租界边上。它就像天线接收器一样,把所有时代的信息全部吸收进来,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们的命运流转。张柠将其作为全书的结构中心,让小说的叙事有来有回,免于成为记流水账。同时,他将战争细节编入诗词歌谣,通过说书人的弹唱来传递信息,“一是向中国传统古典小说致敬,二是承载对正面战场的呈现。”作家苏童评价《江东梦》时称:“在叙述的重要节点上,作者安排说书人出场,民间戏曲的唱词、暗藏玄机的歌谣、预示命运的谶语,让确凿的现实带上了传奇和缥缈的色彩。”

    “《江东梦》像是颜色丰富的蜡笔画,它的颜色很丰富,但又是有质感的,您能看到每一笔涂抹的质感。”六神磊磊说,令他感受特别强烈的是书中写作视角之间的切换,“在成年人的世界,他们关注的事情宏大、沉重,充满了忧愁。但孩子是天真的,会把逃难当成是出门旅游,在乡下捞黄鳝、捞泥鳅,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悲伤,只有快乐”。

    它能激活你的经验,唤醒你曾经有过的最美丽的东西

    张柠长期以来以学者的身份示人,本职工作是大学老师,主要教授文学、文学史,但在教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他沉睡多年的文学创作欲望和年轻时代想成为作家的梦想被唤醒,自此踏上了写作的旅途。“当想象力唤醒以后,一个人大脑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可以转换的。”张柠说。

    在张柠眼中,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是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你带着目的论、功利主义的心情看一个小说、看一首诗,你是一无所获的。你一定是整个心情放松沉浸在里面,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觉得那么可爱,你才会有所得。”张柠觉得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会给你既定的目标或结论,也不一定能为你提供新经验,但是它能激活你的经验,唤醒你曾经有过的最美丽的东西,让你充分沉浸在文学构建的世界之中。

    六神磊磊在讲述自己读《江东梦》的感受时,提到他小时候不爱听自己祖辈的故事,觉得他们讲的内容是干枯的、无趣的,但是在读《江东梦》时,他很多祖辈故事里的情节跃入脑海,“这些故事全部复活了,他们一个一个像是很鲜活的人”。书中的文字使六神磊磊的记忆复苏、激活、有了色彩,调动其个人经验,牵引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吸引着他在此停留。“文学实际上就是耽搁、延宕、流连忘返。”张柠肯定了六神磊磊的感受,“阅读文学作品时意外的收获,确实激活了内心深处埋藏在那里特别珍贵的一种经验、一种记忆”。

    “很多时候回顾历史其实是为了当下”,六神磊磊认为如果我们真的只能体会一种人生、一个思路,是很狭隘的,因为当下的东西往往有局限性,但文学让我们看见不同时代的人。“张柠的‘青春三部曲’带我们看见三代年轻人的人生、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是非、他们的道德,让我们的‘感知变得宽博’,放大我们‘感受世界的深度’,激发我们去理解书中人内心的挣扎与抉择,切实体会到文学赋予我们生活的力量,从而推动青年更好地思考当下如何走好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路。”六神磊磊说。

    责任编辑:周伟 谢宛霏

张柠:透过文学的目光探寻三个时代的青春路
《海上繁花》:探寻深沉海底的二战传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