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惠柱、于东田编剧,卢昂、翁国生导演的实验京剧《王者俄狄》日前在北京人民剧场公演。该剧改编自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融悲剧思索与京剧韵味于一身,自2008年首演以来盛演不衰,国内外演出200余场,收获好评无数,是“西戏中演”的典范之作。
此次演出的《王者俄狄》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出品,是首届全国小剧场京剧“群英会”的入选剧目,主演基本保持原班阵容,由戏剧“梅花奖”得主武生翁国生领衔,青衣毛泠璎、文丑陈瑞云等联合主演,这也是该剧首次在北京演出。全剧并未分幕,节奏紧凑,可根据情节分为4场。第一场“求仙”,梯国国君俄狄为解除梯国的瘟疫而至青锋口求问先知,得到“惩罚一人,需解开先前的血疑”的谕示。第二场“解密”,俄狄回宫后思考老王之死的血疑,又从国舅处得知逃走的卫兵或许知道杀死老王的凶手。此时有一珂兰国老妪求见,原来俄狄是珂兰国太子,为避“弑父娶母”的预言而流亡梯国,机缘巧合登上王位,并迎娶了梯国老王的妻子为王后。
第三场“真相”,俄狄得知珂兰国老王已死,认为预言不真,却不想他是被老妪捡来交与珂兰国国君夫妇抚养的。卫兵被捕回宫,他认出杀害老王的凶手正是俄狄,老妪也发现卫兵就是遗弃俄狄之人——原来俄狄是梯国老王和王后所生。第四场“哭命”,王后哀叹命运的无常坠崖身亡,俄狄痛心疾首,以自瞽双目这一更严酷的惩罚履行誓言,在挥泼而出的血红水袖中,整场戏落下帷幕。
《王者俄狄》是对古希腊悲剧的中国本土化改编,情节与原作基本一致,但在人物形象上却有很大变化。原作中的俄狄浦斯老暮沉寂、暴躁多疑,但编剧孙惠柱有意将中国的俄狄塑造为“一位理想主义的少年天子,一个在名誉上‘大义灭己’的英雄”。与之前演出的版本相比,此次翁国生饰演的俄狄在少年的意气风发之外,更多了几分心忧天下的王者风范,这是演出团队多次实践打磨和演员人生经验积淀的结果。
《王者俄狄》首演至今已经15年,翁国生也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在繁复的舞台技巧的呈现上并不如青年演员敏捷从容,但在情绪把握和唱腔控制上却更加娴熟老道。“真相”一场中,他将俄狄身上君王之忧与常人之惧的纠结、国家大义与个人名利的矛盾,以及最后探求真相的决绝等多种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更巧妙的是,不同状态间的转变是以“内收”的形式,也就是通过唱腔念白和细腻的情绪变化实现的,而非简单依靠大开大合的动作,极见其艺术功力。
若要论“外放”之精彩,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过于王后坠崖和俄狄瞽目。古希腊悲剧的演出舞台并不能出现死亡、恐怖等激烈场面,只能借报信人之口转述。但是“听悲剧”的效果并不如“看悲剧”,再加上京剧本身的外显性和表演性,所以在《王者俄狄》中,观众可以直面人物的自残与死亡。这种视听的双重冲击能带给其更直观的体验和更切肤的触动。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程派尤以游丝唱腔和水袖功见长,饰演王后的毛泠璎正是程派青衣。与之前版本相比,毛泠璎此次演出可谓炉火纯青。发现真相后,王后嘶吼一声飞奔下场,再出场时已经褪去华袍,披发狼狈。此处唱段板式不断变化,由慢至快,演员唱腔原本幽咽断续似杜鹃啼血,却陡然转为高亢奔放如拨云见日,大起大落,字字句句扣人心弦。与此同时,演员水袖翻转、身段挪移,依稀可见《春闺梦》“沙场”之影,一系列行动一气呵成,将人物身为失职的王后和悖伦的母亲的慌张、崩溃、癫狂、绝望的心境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俄狄的“刺目舞”则是最后的高潮。王后死后,俄狄落魄入场,潦倒老苍,与最初出场时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对比。他痛述自己的罪过,随之惊起一声,在先知的包围下自刺双目,同时猛地甩出3米长的渐变血红色水袖。京剧是写意性的艺术,血红长袖世纪象征着俄狄刺目时喷涌而出的鲜血。俄狄的悲戚之舞与先知的嘲讽之舞同台并行,人物内心的破碎与痛苦在甩发和跪步等动作的交叠中不断攀升,最终戛然而止于一个硬摔,留给观众无限回味。
在舞台设计上,古希腊悲剧与京剧各有侧重,前者重写实,后者重虚拟,《王者俄狄》便力求二者平衡。整体来看,《王者俄狄》的舞台设计堪称极简。它改变了传统的砌末,用巨大的青铜图腾作为背景,舞台上只保留一张王椅,既暗示时代背景,也为人物表演保留充足空间,突显京剧的虚拟性。
充分使用现代舞台机械点染环境、烘托气氛则是该剧的另一特点。当俄狄抵达青锋口时,舞台两侧开始释放烟雾,乐队则加速鼓点,以突出此处的神秘莫测。而当场景切换至宫廷时,舞台则投射明黄、橘红、深蓝等不同颜色的灯光表现封建宫廷的死气诡谲。人物行动时有射灯跟随以吸引观众视线,情节高潮处则通过雷声轰隆(音响)和闪电霹雳(灯光)制造紧张氛围,突出悲剧的写实性。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程砚秋演出时就已经开始使用灯光等舞台机械,还被当时报纸誉为“于新旧过渡中之舞台上,力求现代化,开旧剧之新纪元”。百年之后的实验京剧不仅延续了这一舞台设计,更充分发挥其功用,为质朴纯粹的京剧艺术注入了新鲜的现代感和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群英会”的参演剧目中,除《王者俄狄》外,还有多部跨文化戏剧作品,如《图兰朵·心》《等待》等,这足以证明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跨文化改编的火热。但在关注剧目数量的同时,我们或许更应该思索其内核,也就是跨文化戏剧如何凭借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内质,实现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共通共生。《王者俄狄》的意义正在于此:它既是一部传统的京剧作品,生旦净丑行当齐备,情感、写意、虚拟、程式、技巧面面俱到;它也是一部创新的京剧作品,用本土的京剧面貌上演希腊的悲剧故事,配合精心调度的舞台设计,得到了世界观众的认可。它的成功证明了异质文化之间不同的艺术形式与内容融合的可能,也为之后的跨文化戏剧实践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
责任编辑:谢宛霏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杨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