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山村积雪(随笔)

浙江浦江县第二中学教师 朱耀照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2月05日   14 版)

    小时候,最盼望是下雪。雪一聚 ,就不用干活。要么窝在被子里,要么玩雪。饿了可以名正言顺地捧大碗,不用看大人的眼色。在干不尽活的山村,下雪天可是一年中最悠闲的日子。

    在山村,接近年末,雪会多次光临。但因不成气候,已令我们多次失望。白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人们是不怕的。干活的照常干活,雪飘到眼中,飘到嘴角,凉丝丝的。头上身上蒙一层白花,到家中,一阵拍打,会留一点湿,但很快干了。有时到了晚上,睡前还在下雪,满以为第二天回聚厚雪,可天亮一看,地上一点雪痕迹都没有,远山倒是白茫茫的。

    但该来的总是会来。厚雪还是来了,神不知鬼不觉地。第一天还是太阳高照的,可第二天一早,小孩儿们在棉被里被阵阵寒气冻醒,抑或被一泡尿胀醒;顿觉窗纸变得特别白,整个房间特别亮。这时,一骨碌地起床,推开窗户,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雪,厚雪!田野,大路,远近的高山都是白茫茫一片!

    孩子们会马上起床,跑到楼下,打开大门,呼朋引伴地,迎接这不速之客。他们会用脚踩一踩积雪,量一下雪的厚度。到一个露天柴堆,用手除去雪的表层,然后抓出最洁净的一大把,放在嘴里,品尝雪的味道。

    不久,吃罢早饭的村人开始行动。他们用扫把扫开一条通到村口的路。他们穿着黑色或蓝色的衣服,在银白的世界里,像几只蠕动的蚂蚁。小孩儿们也不甘示弱,在一旁堆起雪人来。最后,孩子们在雪人上压两小块黑炭,让雪人黑白分明,生动起来。

    路口是太阳最早晒到的。大人们会双手烘着火熜站在那里,有的还会带一个凳子,坐着聊天。小孩儿们,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玩雪,可大人的每句话都听在耳朵里。在太阳下,雪光炫耀,幻化为几种色彩,让人不能直视。

    大路上也不时有人来。最先是猎人。他们穿着高筒靴,背着猎枪,带着猎狗,浩浩荡荡地进山。在茫茫的雪地里,是很容易打到野兽的。大雪封山了几天,野兽熬不住饥饿,定要出来觅食。它们会在雪地上留下痕迹,让猎人发现。我曾见过猎人们抬一个野猪上岭,棕色的毛与雪凝结在一起,嘴上还淌着暗红的血,一滴一滴落在沿途的雪地上,甚是显眼。

    然后是打柴人。他们到山上去拿残枝,砍无头树。虽说是山区,但邻近山上早已光秃,仅剩禁止砍伐的大小松树装点青翠。青松挺拔,但最怕下雪,几天雪压,轻一点的断枝,重一点的,断头。我们叫没头的光杆儿为雪压树。在山区,砍这样的雪压树是准许的。而在此时进山的,大多是柴储备量很少的人家。有的拿回家后马上用斧头劈开,不待干燥放进灶房里。火腿肉般红黄的松木,因有松脂,不干也能烧。

    在冰天雪地,小孩儿们天天玩着精彩的游戏。他们想象力丰富,对打雪战之类暴力型的,没多大兴趣,热一下身便停止。大多怀着很强好奇心,研究起雪和冰来。将热水甚至是一泡尿撒在雪里,观察雪下陷消融过程。将雪装进百雀翎的小圆盒,用火熜融化,然后尝一尝雪水的独特风味。将石块扔向池塘厚厚的冰面上,探究冰能承受多大的重力……

    稍大的,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跟着鲁迅学起捕鸟来。他们会在晒场扫出一块空地,撒一些米,再用一根木棒撑起一把米筛盘。弄好后,就离得远远的,一手牵着一条系在木棒上的绳子,单等附近的几只麻雀进去啄米。可它们似乎知道人类的用心,只在电线上跳跃鸣叫,对米饵毫无兴趣,让陪着的几个小孩儿流着冰冷鼻涕干等一阵子。

    在大哥哥们的引领下,几个小孩会一边爬岭观赏山野雪景,一边念起“雪”的简短诗句来:“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红扑扑的脸上满是欢快。他们早忘记了父母的告诫,衣服湿透,鞋子沾污……

    地气转暖,雪渐渐消融。随着银装素裹渐渐褪去,黑黑的大地显露出来,异常丑陋和肮脏。踩着满是污泥的村路,小孩们到处在寻找残雪。可枝头,早已泪流千滴。屋檐,也是泪挂成行……

    但雪,越来越厚的家乡雪,堆在渐渐长大的孩子的梦里,永远不会消融……

    责任编辑:谢宛霏

对黑的敬意(散文)
山村积雪(随笔)
童年冬趣(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