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月光枕在味蕾记忆间(随笔)

浙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王欣妍(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2月05日   08 版)

    “月娘月光光……”异乡的老厝巷尾中,这支朗朗上口的童谣再次在我耳边吟唱,歌词像一处折射而来的明亮波光,映照出与此相勾连的真实记忆。如水的月光,如是意象总让我联想起童年里莹亮的豆花。

    小时候,卖豆花人会时不时骑着小车从我家楼下马路经过,大喇叭叫喊着:“豆花,豆花,卖豆花!”惊动起街坊邻居的孩子们,仿佛一阵风动,窝在树杈间的鸟儿“刷”地一下成群飞起。为此,我常常守在窗边,竖起耳朵,准得机灵着点,才能不错过一声不知何时出现的“豆花”。对年幼的我来说,这个声音意味着久违的惊喜,片刻的香甜。

    每到这叫卖声响起时,奶奶总急匆匆卸下手上的活儿,快步来到窗边,攀着杆对下面喊:“卖豆花的!卖豆花的!”再报上位置。卖豆花人寻路上门,两人的闽南语对话是直白响亮、不拖泥带水的,对美食的期待融入乡音里,但从来无须过多言语。这就是豆花送进家家户户的方式。

    那时候骑车在小镇兜兜转转卖豆花的人,为了便利,会把豆花装入透明塑料杯中,顶上封好卡通图案的封杯膜。小小的卡通图案,或是凯蒂猫,或是米老鼠,也能被我玩出花样来:我每每要琢磨着从哪里把吸管杵进去,每次精准落下都是一回冒险;有时一边吸溜着豆花,一边盯着米老鼠的眼睛,面面相觑,比比谁的眼睛大。

    握着这温暖的杯子,从透明的杯壁看进去,细碎的豆花沫飘浮在甜水中,似月下花影,别有意趣,怪不得那竹柏疏影、月色映庭,能吸引来别有情致的“闲人”呢。也有完整的豆花片片,像一个个圆盘子月亮,一口吸起来,圆盘子月亮就变了形,我把这些形状各异的月亮含在嘴里,入口即化的细腻口感涨满口中,黄豆的香气也摇摇晃晃地漫开。我时常想象豆花们枕着我的舌头酣睡,又打着呼噜滑进我肚子里,但实际上,那好似打鼾的声音,是我“咕噜咕噜”的吞水声呢。

    而在窗外,那送来豆花消息的喇叭声渐渐减弱,如耳中的一缕烟钻入了另一世界的烟囱里。随着小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童年里这样的甜蜜时刻也仿佛那喇叭声一样渐渐消失不见。

    直到中学时代,学校边十字路口的豆花摊,总在下午四五点摆在同一角落,层层叠叠变化着色泽的落日余晖,与饱满月色的豆花,光辉交映,碰撞出无数上学与放学的日夜。掏出折叠在生活费中的薄薄纸币,老爷爷便向小碗中倾入一勺勺豆花,又舀进甜蜜的糖水,回到住处先小啜一口甘甜,一日的疲累身躯就如糖水的漫溢,得到充分的舒展,这也成为我独自一人在其他小镇读书时的慰藉。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我已在不少城市停驻过,也尝过不同地方的豆花,但故乡街道里盛满月光的小车与小摊却许久未见了。只是时时望明月,遥想豆花香,如月光般温柔、澄澈的记忆,一如往日地枕在唇齿之间,有着家乡记忆独特的味道。

    责任编辑:谢宛霏

雪花飘落长安(散文)
夜雪初积(散文)
月光枕在味蕾记忆间(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