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妻子换了新单位,一所位于城郊的初中学校,我俩的距离便拉长了。
我在城中,与她相隔七八公里,路上人多车多红绿灯多,路况复杂,开电动车需20分钟左右。我俩都是班主任,每天早出晚归看学生,除了周末,平时很少能够相见。偶尔没有晚自习的晚上,我才会去她那儿,吃顿饭,出去逛逛超市。她偶尔也想回城中,可我不让她来,一则不愿她奔波,二则不相信她开车的技术,所以一般都是我来回跑。
我在高中,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早上6∶50之前到位看班,如果有升旗、晨会 、做操,或者轮到自己值日需来得更早。在她那的时候,早上,我通常在6∶20醒来,花10分钟洗漱,6∶30准时出门,6∶50到达,匆忙得像打仗一样。虽然我一向醒睡,但每天如此旋转,加上晚归晚歇,若非前一晚设置好闹钟,第二天一早也很难按点醒来。
随着去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发现,每天更多叫醒我不是闹钟,而是比闹钟更早的“轰隆隆”的车声。清晨五六点,那如雷的车声就会准时响起,应是那种重卡,巨大的体型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不知是出发还是经过。我的睡眠本来就乏,清梦被扰,睡眠中断再难续,真是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后来慢慢想到,其实每一辆车里面住着的都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起早贪黑,勤奋努力,他们为生计为家庭不言辛苦,卖力打拼。面对这样的一些人,我又何能怪他们呢?我的学生家长当中就有一些是当货车司机的,终日风里来雨里去,一会儿广西一会儿云贵川,少有安定的时候。于是我便释然了,对他们反倒多了份理解。
时值初冬,小雪刚过,气温陡降之下,寒风也刮了起来。挣扎着起来刷牙洗脸,穿好鞋子和衣服,准备出门去。天蒙蒙,推开房门的那一下,寒风刺在脸上,寒意倏忽灌满全身,我冷不禁连打了几个喷嚏,棉衣的链条拉得更上了。楼巷之外,灯光昏暗,夜色缥缈,眼前的高楼像是披上了一层乌黑色的薄纱,伫立望我。道旁树影婆娑,陨落下无数的枯枝败叶,围墙内外,还不曾见人影,大地还在沉睡。
出门右拐是一个公交车的始发站。可能因为地方偏僻,人少,所以这条线的车只有一辆。此时还没有乘客,公交车停摆在那里,车身已启动,引擎“哒哒”作响,车灯照射着前方。司机师傅从公交上下来,揉搓双手,习惯性地从兜里掏出烟和打火机,点燃,在萧瑟的寒风中吸了起来。公交车前一点的位置,昨晚有一个开着三轮车的大爷在这里卖香蕉,两元一斤。我挑了一把给他称,秤上显示2.4斤,4.8元。他说,2斤,给4元。我登时就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这样抹零的。“叔,你这数不合适,给自己抹得太过了。而且现在网络支付也方便,多少毛都能给,不能占你那么大的便宜。”“小伙子没事的,那有什么的?一天至多少个四五十元,算不了什么的。再说,东西都是咱自己种的,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地里有的是。”哪怕是这样,我也不好意思,于是我看他车上的香蕉还有很多,就又拿了一把,叫他两把放一起秤。阿叔说,10.3元,给10元。我笑着回应他,好的,10元,谢谢阿叔,祝你好卖!
两旁的树木源源不断向后倒去,我从一个路口进入另一个路口,人声喧腾,前方忽然喧腾了起来。等车子驶近一看,原来路旁早已摆满了东西,卖货的买货的,人来人往,这是6点的城郊圩市。都有啥呢?卖鱼的,卖猪肉牛肉的,卖活鸡活鸭鸡蛋鸭蛋的,卖花生板栗的,卖红薯芋头的,卖柑橘甘蔗百香果的……种类繁多,应接不暇。尤其是卖的那个猪肉,远远望去,条理分明,鲜红细嫩,一看就知道是半夜宰杀的,新鲜着呢!让不爱做饭的人都有了下厨的冲动。兴许是天寒,有的摊主还在边上生起了火堆,火光摇曳,暂时挡住了一角的寒意,在黎明前予人以淡淡的温暖。整个集市上,卖青菜的人最多,而且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阿婆,她们只在地上铺一层塑料膜,或者垫一个蛇皮袋就摆上青菜开卖了。这样的小摊一个挨着一个,阿婆们整齐地守候在路边,等待前来问津的人。她们卖的菜颜色青绿,叶子上还携着清晨的露水,仿佛在告诉我们菜是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它们无比新鲜,无比诱人。
与集市隔路相望的是各种小吃摊,卖烧烤炸串的,海鲜生蚝的,炒粉炒面的,不一而足。灯影昏暗,食客们早已散去,摊主们忙着收拾,想必他们昨晚定是彻夜未眠。有一摊是我常常去的——“苗记生蚝”,烤生蚝也兼做其他,摊主是两位非常乐观豪爽的大姐。每次光顾的时候,我都很喜欢跟她们闲唠,她们也经常跟我讲她们的工作,每天晚上八九点出摊,通常要忙到半夜一两点左右,偶尔也会通宵,看客人多不多。出来的时候,我看见她们正在擦桌椅,倒腾炉子,料想昨晚的生意一定很不错吧?可熬夜的滋味却不好受,熬冬夜更是艰辛,气温低雾水重,人又瞌睡又冷。今早我出门时,电车的坐垫上就积了一层厚厚的露水,差点儿一屁股坐了上去,半夜有多冷可见一斑。但好在他们的炉子是明亮的,是温暖的,那一盆小小的火光,成了他们和客人在寒夜里共同的慰藉。
行至竹洲大桥,转至窄处,前面被一行环卫工人的车队拦住了去路。他们每辆车的车尾处,都装上了一盏小闪灯,用来提醒后面的人。天色虽已没有刚出来时那般漆黑,可看路依旧吃力,我静静地跟着他们,耐心地随车队前行。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些环卫工人了,我们一直在相遇,却并不相识。每次我从妻子那里出来,十有八九都能遇到他们,少有例外。早的时候,他们还停在路边,整装待发,晚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了工作,树叶清扫了一堆又一堆。我留意过他们的每一张脸庞,每一个认真工作的动作,那橘红色工装服下潜藏着的朴素与善良,勤劳与坚韧,常常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动。
岁月恒常,也许生活便是如此。朝耕暮耘,早出晚归,这是自我毕业参加工作以来的常态。我以前不时抱怨这样的日子,忙忙碌碌,毫无方向,对前途充满了忧虑,不知路在何方。但直到我看见了他们的生活,深夜的小吃摊主,清晨的公交司机,卖菜阿姨与环卫工人……他们一样又不一样。
渐渐地,我仿佛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其实在我们一生的时光中,并不总是热闹,平淡与忙碌才是大多数。我们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努力地生活着,追寻着,辛勤地付出,用心地感受,在每一个看似普通与重复的瞬间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责任编辑:谢宛霏
广西百色市百色高级中学教师 卜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