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蚂蚁来说,地球就是尽头。那我们以为的尽头就是我们的尽头吗?
壁垒计划,启动!
——————————
急促响亮的闹钟铃声将我唤醒,我睁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起身。窗帘在我的指示下“各奔东西”,熹微晨光趁机拥入我的怀抱。朦胧的我伸了伸腰,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
今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啊,我收拾了一番准备开会。我戴上感应头盔并接入电脑,进入会议。映入眼帘的是气派的会议室,来自各国各领域的权威人士,还有会议室中心大屏幕反复播放的那段离奇影像。
在前几日,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探寻号”飞船传回的画面一片空白。经过检测我们发现“探寻号”飞船于5月24日17时52分在HD1星系消失。飞船消失的瞬间,周围磁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我们并未收到飞船遭受损坏的警告信息,也没有发现飞船残骸。“探寻号”飞船就这样,直接,消失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段发生失真、扭曲的,无法辨认的图像。
“各位好,上次会议我们讨论了“探寻号”飞行器消失事件的原因,很可惜最后我们没有得出合理的解释。今天,我们再次集中进行讨论,将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共享,希望今天能够有所收获。”
会场陷入了沉默,大家陷入了思考。即使我们汇集了各个国家获取的关于“探寻号”飞行器消失的信息,依旧无法给出任何解释。还有那毫无规律,毫无征兆的电磁波干扰。随即,一个一个声音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往外冒,一份份文件在声浪里到处飞。我打开手里的资料,也加入了讨论。
没多久,有人出来讲述自己的观点,回应的是更多人的反驳与提问。会场又陷入了无尽的讨论。之后,会场中的人大概分成了三组。
不知又过了多久,有的人累了,有的人逐渐暴躁,有的人依旧热情十足。终于,一个响亮的声音脱颖而出。
“开始吧,我们就当第一组了,抛砖引玉,请大家听听我们的观点……”
结束,掌声,紧接着是小声的讨论。
接下来是第二组,我也紧张了起来,因为我等会儿将代表第三组进行发言。时间突然过得好快,我听得认真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满脑子只是自己的观点,想着要怎么解释我们的猜想。
“各位,我们以为的尽头就是我们的尽头吗?
对于蚂蚁来说,地球就是尽头。我们认知里的宇宙,有没有可能只是一个超越我们观测级别的世界里的一小部分。我们的宇宙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承载着我们和各个星系。那容器之外呢?容器之外会不会存在相似的容器。而我们与另一个容器之间的壁垒不是容易找到的,更别说打破了。我们猜想,此次事件或许就是由于容器之间的壁垒意外碰撞产生的。壁垒碰撞时对飞船电子设备产生的某种影响,导致其消失或故障。这种影响可能表现为宇宙辐射、电磁波干扰等因素。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这个事件,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人才一起找到更多线索和证据,从而开发出可能合适的技术来克服这个难题。
对于人类来说,宇宙已是一个神秘的未知领域。我们所了解的宇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超越我们观测能力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或许在同一个容器里就有着和我们同样级别的智慧生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寻那个壁垒的存在,去思考这种可能……”
结束,还是掌声和小声的讨论。
我退出会议,摘下头盔,走出房间。我在阳台上看着远方的风景,感受着风的抚摸。我闭上眼睛深呼吸,张开双手思考着。
从明朝万户敢于迈出飞天实践的第一步,到东方红一号于浩渺宇宙奏响《东方红》乐曲,再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瞥见地球的样貌,再到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得以游历广寒宫殿……我们超越了7.9公里/秒的速度,再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如今从太阳引力中逃逸去探寻更加辽阔宇宙。面对这次困境,我相信更坚信,我们人类!
“您有新的邮件等待查收。经联合科学院研究决定,壁垒计划,启动!我们邀请您作为壁垒计划的一员,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东南大学学生 罗亮(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