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徜徉诗词间,回味儿时年(散文)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教师 翟凌枫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2月06日   13 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最熟悉的春节诗词,当属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描写的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春节习俗,极富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宋代过年时的欢庆气氛。娓娓读来,我仿佛看到了儿时过年的热闹场面。

    记得幼年时的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喊醒我和哥哥,让我俩去和父亲一起放“开门炮”,意味开门大吉、辞旧迎新。等我们忙完,奶奶早已把饺子煮好。我和哥哥则一人端上一碗,坐在火炉边“仔细”地嚼着饺子,生怕找不到奶奶事先包在饺子里的硬币。那小心翼翼嚼饺子的滑稽场面,时常逗得家人开怀大笑。

    吃过早饭,就该给长辈们拜年了。宋代苏泂的《拜年人》写道:“来车去马拜纷纷,岁岁年年不惮烦。拜得老人山上去,一番儿女各当门。”在1000多年前的春节,苏泂满怀敬意到山上去给老人拜年,哪料来给老人拜年的儿女们早已来到,一时竟堵住了大门。这是多么令人暖心的画面!

    吃过饺子,爷爷奶奶已换好了新衣,面带微笑地端坐在客厅的两把大藤椅上,手里攥着红包。我和哥哥则恭恭敬敬地跪在爷爷奶奶面前,拱手说道:“恭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拜完年后,爷爷奶奶会给我们发红包,然后摸着我们的头说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爷爷虽已去世多年,但每当过年,我总会想起这位操着一口邯郸话、对我格外疼爱的老人家。

    过年,美食自是必不可少。宋代赵长卿在《探春令》中写道:“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词人描写了新年伊始,自己和家人团团圆圆设宴吃酒,以庆贺新春的热闹画面,生动描画了当时的春节风俗。词中的“纤纤玉手”,不断在席间传递着各类名果、蔬菜、春盘,读来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家的团圆饭。

    小时候,每到大年初一中午,奶奶和母亲都会做上一大桌美食。而我和哥哥早早地就站在厨房门外巴头探脑,一边闻着香味,一边猜着奶奶在炒什么菜。到了开饭时刻,要等长辈动筷了,我们小辈才可以开始夹菜,而我和哥哥早就馋得不能自已了。那时桌上的菜,有红烧鱼、香酥鸡、蒸酥肉、蒸丸子、腐乳肉、腊肠、山楂酪等。爷爷知道我和哥哥最喜欢吃香酥鸡,总会给我俩各分一个鸡腿,满脸慈爱地看着我们吃完。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是品味人生百态的重要时间节点。“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一岁圆。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宋代杨无咎的《双雁儿·除夕》中表达的人生感悟甚为真切。词人在辞旧迎新之际,不禁感叹尘世上的光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自己这些年一直都在为功名利禄奔走忙碌,未得片刻清闲。因此今夜必须开怀畅饮、不醉不归!这道出了多少世人的心声!

    以前过年,父母常会不经意说道:“哎,又老一岁了,白头发又多了几根!”那时,我总是不能理解他们的话中之意。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才对父母的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其感叹年华易逝,不如用心享受人生的每一处风景。只要我们守住初心,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跌宕起伏,那么岁月便不曾将我们击败。新的一年里,愿我们都能如偿所愿、平安喜乐。

    责任编辑:谢宛霏

回家(散文)
徜徉诗词间,回味儿时年(散文)
腊月印象(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