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听,是不是很有感觉?”这天晚上11点多,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一小段在KTV和同事小聚欢唱的视频。我点开视频,听到无比熟悉的旋律“一段情要埋藏多少年,一封信要迟来多少天……”是小时候母亲经常在家用录音机播放的《迟来的爱》,心灵被歌声中蕴含的深情触动,一种别样的亲切和感动促使我情不自禁地反复回听了几遍,那些和歌声有关的记忆仿佛长出了翅膀,在怀旧的思绪中乘着夜色飞回到小时候。
我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成长起来的一辈人。小时候的物质并不如今天这样多样化,那时家里能够和娱乐挂钩的就是一台利用天线接收信号的黑白电视和一部录音机。除了看电视时间外,我们还常常用录音机播放录音磁带。录音带是在集市录音带摊档上精挑细选回来的,上面录制了心仪歌星的歌,里面还有一张小小的歌词单。我们就这样在每一个白天和晚上的空隙打开录音机播放着在我们听来仿若天籁的歌,跟着歌词乐不思蜀地唱起来,听得多了也就会唱了。童年时代听得最多的是邓丽君、卓依婷、高胜美、韩宝仪、任贤齐、刘德华等歌星的歌,什么《迟来的爱》《青青河边草》《永远是朋友》《十五的月亮》《三月里的小雨》《兰花草》呀熟稔于心,念念不忘。一个人从童年就开始记住的东西,是很难从记忆中抹去的,待以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想起,又是一段亲切的回忆。那时听歌从来不去琢磨歌词是什么意思,只要觉得好听就会喜欢上一首歌,或者纯粹是因为妈妈喜欢,她经常在家里放歌哼歌,于是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我妈喜欢我便也喜欢了。
那时流行抄歌。我身边家境稍好些的同学都有一个很漂亮的硬皮笔记本,用作抄歌簿,请班上写字漂亮的同学帮忙抄写歌词,可神气了,年少的我羡慕得很。我知道问父母要钱买本子来抄歌是不切实际的,于是便在周末带上弟弟妹妹去离家两公里外捡拾一个工厂生产丢弃的烂铁钉、矿泉水瓶和废旧纸皮,攒着卖钱,一段时间后终于攒够了买一个精美硬皮抄的钱。买硬皮抄花了15元,在那个一毛钱可以买两颗糖果的年代,15元买一个本子的确是奢侈的,可是我很高兴也就觉得是值得的。我也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抄歌本,于是兴高采烈地请班上写字漂亮的同学帮忙抄歌,还在上面贴上喜欢的明星的贴纸,宝贝得很。等那个抄歌本抄满了歌词后,便常常在课间和同桌以及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拿着抄歌本对照着歌词大声歌唱,那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甚至到了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后还意犹未尽,自己小心翼翼地拿出抄歌本哼歌,上学路上哼,炒菜时哼,冲凉时也放声歌唱。因为有了歌声的滋养,日子虽然清贫,物质虽然匮乏,但我们在精神上却是富足的,而且从来不会因为什么事情感到难过,真是乐在其中。
上了初中后,在每天午间和傍晚的校园广播中我常常听到梁静茹的《勇气》,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光良的《童话》,还有忘记了谁唱的《丁香花》等,置身其中,便也喜欢上了这些旋律优美、情感含蓄的歌曲。有一次在校园的十大歌手海选赛上,我不知天高地厚、信心满满地选择了梁静茹那首《勇气》报名参赛,结果在初赛环节就被淘汰了,真可谓“还未开始就结束了”。那时我的班主任吴老师和同学们还在比赛场地上给我加油鼓劲呢,没想到我雄赳赳气昂昂地上赛场,却像个落败的公鸡无精打采地归来。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真没错,我吸取了那次失败的经验,之所以淘汰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好歌曲旋律,没有跟上节拍,选的歌曲不合适自己。于是到了下次比赛,我不敢马虎随意,做足了赛前准备,选了合适自己的曲风,提早背熟歌词,熟记旋律节奏,到上场时自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引来阵阵掌声。还有老师同学对我说,没想到你中气很足,能唱那么高音还唱得挺有感情!我微微一笑,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的信心,也是我勤学苦练的结果。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没有道理的,没有谁天生就是一个赢家,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辛勤和汗水。
中专时代我迷上Twins、S.H.E、F4,还有飞儿乐队、凤凰传奇、小虎队组合,对校园每天播放的《下一站天后》《我不想长大》《中国话》《荷塘月色》《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学会一首又一首,天天在宿舍不厌其烦地唱,歌声给青春期的我们排解了多少无聊增添了多少快乐啊。那时还流行《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音乐选秀节目,周笔畅一首《笔记》以及一首陈楚生的《有没有人告诉你》圈粉无数,我自然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金沙《被风吹过的夏天》,林俊杰和蔡卓妍合唱的《小酒窝》,韩红的《神话》、周杰伦《听妈妈的话》等歌曲也迅速占领了我们的MP3随身听,那时有了随身听这种迷你听歌的乐器,价格在100到200元之间,戴上它,就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翱翔。
若干年后,我成为了孩子他妈。而我的孩子不再喜欢我当年喜欢过的歌。他们喜欢《孤勇者》,喜欢《科目三》,喜欢《纸飞机》,喜欢《骄傲的少年》诸如此类旋律活泼有朝气的歌曲,就连我听了也感到有一股神奇而又积极的力量,你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审美。我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只要歌词是正能量的,旋律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我们又何必去干涉他们的喜好呢?艺术无国界,美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如今,我早已走出自己的童年,又走进了孩子们的童年。当青春渐行渐远,才听懂了很多歌曲的深意。所谓“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多少遗憾消失在俗世烟雨中,岁月尽头是荒芜,也是无常。很多人和事亦渐行渐远,只有当年的歌声仍然萦绕耳畔,它们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在某个心灰意冷的瞬间可从某句歌词中找到慰藉和共鸣。
不得不提的是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特别压抑,生活中似乎没有光亮。冥冥中大数据向我推来一首汪小敏版本的《笑看风云》,看到舞台上她温婉自若、落落大方的形象,听到她缓缓开口唱道:谁没有一些刻骨铭心事/谁能预计后果/谁没有一些旧恨心魔……仿佛黑夜中照拂过来的一束光,我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这或许就是一首好歌的感染力,它直击心灵,唤醒灵魂,让人感动。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音乐可以治愈人的灵魂,就那么一瞬间,它能打开人的心锁,多么幸福的共鸣,多么美妙的感受!
我想,能被歌声触动的心灵,一个能被歌声滋养的灵魂,也许她是善感的,但无论在何种境遇中,她一定能借由美好打开自己,幸福地走向身边每一位向上向善的人儿,更加热情地去拥抱生活的美好!
责任编辑:谢宛霏
麦晓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