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艾蒲粽香润端午(散文)

宫凤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04日   01 版)

    故园水乡,端午时节总是弥漫着醇厚的粽香、艾蒿菖蒲的草木幽香,泼洒着浓郁的风情。粽箬、艾蒿和菖蒲,轻念有股凉意从远古袭来,一片幽深和暗绿。

    破晓时,天空是澄澈的天青色,宛若古镇的染坊。水色淋漓中,有窈窕村姑担一篮粽箬,在小巷深弄里翠生生地叫卖。她们软软的步子,水蒲般的腰肢,一副青竹扁担在圆肩上直晃悠。青碧的粽箬养在水桶里,甜脆的吆喝声回荡在长街短巷,音韵绵长。村妇在清水田里插秧,甜润的秧歌飘向远方,在淡青色的炊烟里缠绵。

    母亲把箬叶放到锅里煮沸,再捞起洗净,就是上好的粽叶了。新采的箬叶浸泡入水,瞬间水即晕染成淡淡的青色,翡翠般透明,嫩嫩的绿惹人怜爱。

    裹粽子颇有技巧,多为村中祖辈们或心灵手巧的村妇。她们先把翠绿的箬叶烫煮干净,在雪白的糯米里掺上赤豆、蚕豆、花生仁或肉末儿,然后把三四片箬叶铺叠起来,尖出两指卷成锥状,灌满糯米和馅料,用棉线慢慢地包扎、绑缚,棱角分明。

    村中巧手还能包出各种风格的青粽,有犄角对称菱米形的,有细挑女人小脚形的,有犀利峭拔斧头形的,有粗放简朴草把形的,馋得垂髫稚子直咽口水。小粽子拎在手中,像一件精细的工艺品,玲珑别致,赏心悦目。

    煮好的粽子,清香扑鼻。剥开粽叶,里面的粽子晶莹透亮,如宋朝瓷器。蘸点白糖,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又甜腻又软糯,紫红的大枣和赤豆就露出头来,那香那甜那糯,游弋在唇齿间,令人满脸春色、齿颊生香。细细咀嚼,最是暖心熨帖,顿觉尘世渐远,内心柔软而丰盈。

    自家腌的咸鸭蛋多与粽子同煮。青黄的粽子出了锅,天青的咸蛋也被捞出装盘。粽子清香,鸭蛋腴美,相映成趣。外嫁女子回娘家,娘家会回赠咸鸭蛋,数字吉祥,讨个彩头。乡村孩子洁白的脖颈上会挂上五彩线、鸭蛋网和香包。香包里填的是晒干的艾蒿、菖蒲、凤仙花及一些草药,有一股浓烈的草药香,孩子家戴香包有清洁、辟秽的好处。

    端午时节,除了清供粽子、石榴、艾蒲外,还会看赛龙舟,民间还有饮雄黄酒、饮菖蒲酒、戴香包、悬艾草、簪菖蒲、挂钟馗等习俗。以菖蒲作剑、以艾作鞭,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邪。父辈们早把煮熟的粽子端到神龛上,放上几株艾条和菖蒲,燃起香烛,躬身叩拜,虔诚祷告,祈盼寻常日子吉祥安康。

    夕光濡染,晚风清凉。桑木桌上一盘青碧规整的端午粽,几瓣切成月牙状的咸鸭蛋,散放的红樱桃黄枇杷,再盛上绿豆粥,小院清秋唯美如印象派画作。一家人抿家酿,嘬青螺,嚼蚕豆,吸溜声中,清凉来袭,洋溢着田园生活的清苍疏旷。

    每逢端午节,乡间古朴澡堂里都煮熬百草汤待客。在热气腾腾的浴池里放进艾蒿、香蒲、老姜、蛤蟆等浸泡。最后将草物捞尽,池里水色浊黄,艾香扑鼻。大家欣然前往淋浴,吮吸来自乡野深处的苦涩气息,沐浴后能祛病免灾。

    乡间端午,如同窗花、青瓷、旗袍一样氤氲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艾香、蒲香和粽香弥漫心头,那是汹涌而至、空旷无边的乡愁。故园端午,摇曳浪漫风情,浸润浓浓乡情,带给我们无尽的期盼和甜蜜,让人瞬间抵达清明与平和,拥有“布衣暖,菜根香”的淡定与惬意。

    责任编辑:谢宛霏

奕辰辰:把新疆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在旷野里》:从“治虫”铺开来讲
艾蒲粽香润端午(散文)
王法艇:在广阔的大地上烙下烛照时代的作品
《幸福慢车》:在爱的旅途中,相向而行
又见延安
芳华依旧(散文)
村妙图(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