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端午米粽香(随笔)

张理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04日   14 版)

    小时候,老家里的节日仪式感满满,中秋打月饼、春节炸年糕、正月十五煮元宵等,一大家子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佳节的喜庆祥和在共同劳动、大快朵颐中推向高潮。端午节到来之前,祖母便张罗着做准备,大红枣、花生仁、黏糯米、红豆豇豆等等,全是自家耕种,盆盆罐罐满满当当,静等着那个热闹的时刻。

    晨光熹微,祖父早早地下菜地,春天里亲手播种的艾蒿已经亭亭玉立,郁郁葱葱,选上最茂盛的连根拔起,剔除泥土结成大捆挂在锄头一端,映着红霞微风笑呵呵凯旋。邻里邻居送两棵,院门口高高悬挂几株,围墙上远远摆上几根,晶莹的露珠跳跃着映衬着青枝绿叶格外鲜艳,特殊的香气弥散在空中,闻着提神醒目。

    午后艳阳,父亲带着我去村头荷塘边采摘苇叶。村子聚居着千户人家,高高的寨墙外环绕着深深浅浅的水塘,大大小小首尾相连,仿佛古老的护城河,一年四季绿水荡漾、景色宜人。成片的芦苇荡绵延数里,春天遍地嫩芽,夏季翠色欲滴,纤细的腰肢、青色的手掌、毛茸茸的帽缨,一个个窈窕的身姿相互簇拥,轻轻摇曳。五月的暖风里送来水鸡、水鸭、水鸟的啁啾,稍有动静便会扑啦啦飞出一群警惕的小动物,尖利的叫声仿佛要喝止一位位不速之客。父亲穿着高腰的雨靴在前面开路,我小心翼翼紧随其后,岸边的砂石还算平整,往里淤泥松软常常把脚给陷住,用力拔出来再在泥潭里挣扎,好在河滩边芦苇如丛林尽可以精挑细选。父亲示范着,将宽大颀长的苇叶从根部折断一张张叠加成厚厚一沓,放进布袋里;我比葫芦画瓢,小心翼翼采摘着青苇叶,唯恐边缘尾端的小锯齿划破手指。沿着塘边走一遭,每个人的口袋都装得满满的,我每每戴上一顶宽大的荷帽,捧起一簇繁密的蒲草,据说有止血奇效,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回到家用井水清洗浸泡,一大盆油油的苇叶愈发葱绿了。

    祖母调馅,母亲、姑姑们包粽子,她们心灵手巧,麻利地用勺子将糯米、红枣等紧紧包裹进苇叶,轻轻折叠,顺手取来线团子上下左右缠绕,不一会儿圆滚滚的粽子便披上了五彩衣。我负责烧火,院角砖砌的炉灶支起了大铁锅,麦秸秆、玉米棒、棉花柴劈里啪啦火势熊熊,眼看沸腾了,母亲招呼着将一筐子粽子全下到锅里,盖上锅盖,连拉风箱,火苗忽地蹿起来舔舐着锅底灶沿。但听得水声鼎沸,白气蒸腾,我仿佛看到一个个青色饱满的粽子吸胀了肚子在上下游弋,可爱极了!眼巴巴瞅着灶膛,忍不住将柴火塞了又塞、填了又填,唯恐耽搁了时辰。母亲总要嗔怪我的急躁,鼓几下风箱,用木棍拨动炭火,一边嘱咐我慢火蒸煮就好。热气蒸腾终于出锅了,一掀开大锅盖,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青粽子,五彩线勒得紧绷绷的,好像迫不及待挣脱束缚要跳到碗里。母亲摆好了大箩筐,高粱秆编制而成轻盈敞亮,挥舞着笊篱使劲一捞,大小匀称的米粽争先恐后跃出水面,很快摆满箩筐,父亲赶忙端到堂屋,我一路小跑追在后面。

    这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乱动,只等祖母选出一个轻轻剥皮,拿起黑瓷碗在供桌前摆好,口中念念有词:“爷爷奶奶,都来尝尝家里的粽子,多多保佑后代子孙健健康康……”祷告完毕,老人先尝,大人孩子每人一个,因为怕烫左右手倒腾着解开丝线、剥开苇叶,露出白嫩嫩、香喷喷的粽肉,一时间诱人的芬芳缭绕口鼻,禁不住垂涎三尺。顺手抄起一双筷子穿过粽子举在手里,边吹凉气边小口轻啜,粘粘的枣肉、软软的豆子、甜甜的糯米,在唇齿间嚼呀嚼呀,一股股甜蜜涌上舌尖、游走在五脏六腑,那般舒畅惬意!一会儿工夫粽子下肚,赶紧串起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小肚子像刚出锅的粽子圆滚滚地才肯罢休。再来一碗红糖水,吃饱喝足放下筷子飞似的跑出家门,呼朋引伴大街小巷嬉戏玩耍,别提多快活了!

    一晃30多年过去,我由幼稚孩童变成中年大叔,昔日年富力强的长辈们已近耄耋之年。每逢端午节,我都会载着老小赶回老家,包粽子成了陈年往事,超市里天南海北的粽子包装精美、引人注目,巧克力、葡萄干等口味独特应有尽有。寂静的庭院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家家户户庆团圆忆苦思甜,浓浓的烟火气息笼罩在小小的村落,欢声笑语点燃了希望的田野,屋舍俨然桑竹环抱,碧水青天芦苇葳蕤,良田阡陌丰收在望,美好的生活、灿烂的前景在向勤劳朴实人们招手……

    责任编辑:谢宛霏

艾蒲粽香润端午(散文)
端午记忆(随笔)
端午米粽香(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