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追逐曾经仰望的星空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18日   01 版)

    多年以后,当我再一次翻开科幻小说的时候,我依然会想起那个地铁站里的午后,正如我现在这样,回忆我的读书故事。

    我是个有些矛盾的人。我不像传统的理科生,对数理化执着地痴迷;也不像传统的文科生,对文字、世间冷暖有着感性的感知。二者我都很喜欢,而科幻又恰是连接科学与文学的桥梁,于是,我们之间的故事便开始了。

    10年前的一个午后,在地铁站里,母亲怕我回家路上无聊,便让我在报刊亭买一本杂志。在报刊亭转了一圈,我被角落里的一本杂志吸引了:《科幻世界》。当时的我对于“科幻”这个词还没有概念,并且杂志的封面很具科技感,对当时的我而言算是不小的视觉冲击了。

    我是一口气将这本杂志看完的。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没有一丝疲惫,甚至下地铁的时候还有点意犹未尽。在这本杂志里,我看到一个几乎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作品:《三体》。杂志里的读者留言板块,频繁地提到了《三体》这本书。当时的我看完这本书后,便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学物理。而之前,我的语文、英语成绩更加突出,未来不出意外会选择文科,而看完《三体》后,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理科的道路,并坚定地走到了现在。

    初中时代,我依然保持着看《科幻世界》的习惯,并且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还会和物理老师开展辩论、畅想未来。在初二那年,我遇到了另一篇对我影响巨大的科幻小说——《闪耀》。

    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但40多页文字,以及荡气回肠的航天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坚定地将未来志向确定为航空航天。这篇小说里,有一句话:“冲出宇宙”,至今仍然是我的座右铭。同时,我也将主角毕业的学校——北航,视为我未来的目标。当然,最后去了北航隔壁(北京理工大学),但好在是实现了我学习航空航天的夙愿。

    在高中,随着读的科幻小说越来越多,我逐渐不满足于只读了,我开始自己创作。其实早在小学六年级,我便写了一篇8000字的科幻小说投给了《科幻世界》,当时觉得自己写得不错,内涵也很深刻。如今回看,只想对编辑道歉:污染您的眼睛了。

    高中学业虽然紧张,但我还是抓住一切时机,偷偷在电脑上创作我的小说。几经周折,终于写了一篇我个人还算满意的小说,拿去投了一个中学生写作的比赛。一天傍晚,我收到了入围的消息。当时我还以为很多人入围,后来发现周围同学都没收到短信,甚至4000余份作品只有100份入围。最后,那篇小说拿了全国二等奖,我也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我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在不少杂志、报纸上发表了小说。这些钱我又拿来买科幻小说,扩充我的阅读面。

    进入大学后,我参加了不少科幻组织,与朋友们共读共写,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我越来越喜欢看那些曾经看不下去的长篇巨作,每每读完,仿佛看尽了一部未来的历史,荡气回肠却又有些怅然若失。

    阅读教会我理解,敦促我表达。与前人在纸上通过几行字,进行穿越数年、数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思想灵魂交汇。而科幻是影响我最深的类别——它促使我走向科学的道路,带我在幻想的海洋里航行,让我有勇气在未来实现我曾经天马行空的幻想,追逐曾经仰望的星空。

    我与科幻,与读书的故事不会结束——读下去、写下去、想下去、做下去,继续走下去。

赵长安:致敬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追逐曾经仰望的星空
梦想的翅膀(小说)
梁晓天:让历史“帅起来、活过来、走出来”
《我们的荆轲》:对传统侠义精神的解构
用高考做拐杖(随笔)
我与人间山海(散文)
漫步在老城的似水流年(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