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赵长安:致敬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翟祚珩 杨逸杰 见习记者 郑欣宜 本报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18日   10 版)

    赵长安,高级编辑,历任《工人日报》编委、中国工人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致力于吴运铎研究,著有《中国保尔——吴运铎》《奏响生命之歌》《吴运铎传》《吴运铎人生传奇》《吴运铎全传》等多部吴运铎传记作品,编有《吴运铎文集》等。翟祚珩/摄

    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他曾当选“100位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吴运铎,这是一个烙印在几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名字,历经岁月洗礼,在今天仍焕发出熠熠光辉。

    2024年3月,由赵长安编著的《吴运铎全传》出版,全景式展现出吴运铎74年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资料丰富,翔实可靠,是当前国内关于吴运铎最完整的传记作品。

    近日,记者如约来到赵长安家中,窗外阳光洒进书房,将干净、简朴的小屋照得敞亮,小小一张书桌,铺满了资料与手稿,这就是他平日里伏案写作的地方。在赵长安的娓娓讲述中,一位理想崇高、甘于奉献的时代英雄,一位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共产党人形象,终于逐渐明晰起来了。

    为英雄立传,40年如一日

    1980年,时任工人日报社编辑的赵长安在约稿中与吴运铎相识,数次来往,两人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至今,我也弄不明白,他和我怎么那样有缘,彼此面谈过几次,就那么投契,产生了友情,有了信义。”赵长安回忆,当时吴运铎的孩子都已上班,除了老伴儿陆平,自己就成了他身边接近的人之一。从工作、家庭、生活到人生、信仰、求知,两人无话不谈。

    1980年到1983年年底,赵长安与吴运铎来往密切,有时一周会去他家里两次。闲谈中,他有心将吴运铎讲的故事记在心里,回家后立即写下来,几年下来,积攒并整理出厚厚一摞资料,读来觉得受教匪浅,于是,便将一部分送给吴运铎过目,征求意见。几天之后,吴运铎将其退回,并在资料袋上写道:“老赵,你的稿子我全看了,你的后半部再拿来,有时间我们面谈。”此后,赵长安曾试图与他谈过,但因他呼吸急促、困难,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病故,照亮中国兵工事业的一颗巨星从此陨落。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赵长安开始着手撰写《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故事》,连载在当时的《工人日报》上,并于1993年2月辑录出版《中国保尔——吴运铎》。

    笔耕不息,1999年,由赵长安所著的吴运铎传记文学作品《奏响生命之歌》出版。“吴运铎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人物,是为了中国军工事业抛洒热血的人物,必须有一个传记记录其一生,让广大读者学习、传承他的精神。”赵长安说。

    为这位时代英雄立传,成了他毕生的使命。

    2000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文学周刊》和云南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的“铸魂丛书”研讨会上,赵长安首次公开表示:要在吴运铎逝世10周年之际,写一本《吴运铎传》。

    2002年,《吴运铎传》面世,将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坎坷又传奇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吴运铎传》的内容依托于吴运铎本人的著作、撰文和谈话,其亲人、战友、同事的书信与回忆文章,还有赵长安在与吴运铎交往中获得的有关资料、采访笔记,以及媒体的新闻报道。

    资料繁多庞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更新,梳理、编写成书绝非易事,工作之余,赵长安一心扑进吴运铎研究。

    2024年,由赵长安编著的《吴运铎全传》出版,至此,他已总计编写、创作过9部吴运铎相关作品。

    目前,赵长安正在筹备《吴运铎别传》的创作,此书将作为对《吴运铎全传》的补充,以更多故事不断丰富吴运铎的人生轨迹。

    “从1980年开始写吴运铎的稿子,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在这件事上,我灌注了许多心血。”赵长安说。

    把一切献给党: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

    走向书桌,赵长安将厚厚一沓书信在桌面上缓缓展开:20世纪80年代与吴运铎往来的十余封手写信,皆被他精心留存下来。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纸页略微泛黄,落款处“吴运铎”三个大字遒劲修长,见字如见人,随着赵长安的讲述,这位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忽然变得生动了起来。

    平常着装简朴,离不开那件粗布蓝色工作服;说起话来湖北口音不重,比较顺溜,时而夹杂着笑话,有幽默感,言词新鲜、犀利。这便是赵长安眼中的吴运铎——一个没有任何架子的领导干部,一名恪尽职守的共产党人。“他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了兴趣与热情,对科技人员们温暖体贴,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将一生一世献给了党和人民。”

    捧起《吴运铎全传》,赵长安深情念出封底上的吴运铎语录:“即使自身化为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写下这句题词,这也正是他一生崇高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

    在新四军时,为了尽快修复从前线运回的大炮,吴运铎带领同志们加班加点抢修,炮弹里缺少炸药,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旧炮弹的雷管中取出雷汞,不料雷管爆炸,吴运铎的身体被炸残,左眼失明,左手失去四个半手指……

    类似的重伤,吴运铎一生共受过三次,每次伤口还未痊愈,他便拖着病躯再次赶回工作岗位。每每谈起这些伤痛与牺牲,赵长安仍不住感叹,话语哽咽,不能成句。“他是为了消灭敌人,减少战友的伤亡,取得战斗的胜利作出如此抉择。正如他说过的那样,投入革命队伍,是要跟党走,听党的话,把自己毫不保留地交给党,献身于党的事业。这是无上光荣的。”

    在赵长安眼里,吴运铎是一个“志愿者”,“他把自己的爱,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1953年,吴运铎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一经问世,立刻风靡全国,影响了无数青年的人生观;71年过去,《把一切献给党》至今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发行逾千万册,并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形式,成为指引几代青年人成长的人生教科书。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热爱祖国,献身军工;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科学实践;坚定信仰,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的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理想,历经时间的沉淀与打磨,愈发熠熠生辉。

    “吴运铎精神也是中国兵工的精神,当下,这些精神并不过时,而是恰逢其时,现在仍需要学习与传承。”赵长安寄语青年,“在前进的道路上,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忠诚于党,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将‘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精神铭记于心,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周伟

春暖花开燕归时(随笔)
赵长安:致敬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爱护绿化讲文明 美化环境靠大家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