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梁晓天:让历史“帅起来、活过来、走出来”

杨逸杰 本报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6月18日   01 版)

    梁晓天复原的明朝军队行军作战图。受访者供图

    《万历朝鲜战争》

    “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兵人宇宙’。”青年作家梁晓天(本名梁栋)说,当被邀请参加2024年南京博物馆《大明的世界》主题展时,自己“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用兵人沙盘展现明朝军队的历史风貌。

    梁晓天靠近电脑,用鼠标将复原模型局部放大,指着屏幕里一个个小人说:“这是我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明朝战场复原图,里面的山川河流、城防地貌,包括上百个排列成古代鸳鸯阵的明朝士兵,全部是我根据古籍复原出来的。”

    “在明朝的时候,战场上热武器诸如火枪火炮的使用率已经非常高了,这次与南京博物馆合作,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古代灿烂先进的历史文化。”

    从网络“草根”到职业撰稿人,再到兵人制作师,在梁晓天看来,“起步”就等于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从零开始复原鸳鸯阵

    “沙场点兵、指点江山是很多男孩子从小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从小就是个军迷。”说到这里,梁晓天笑了。

    “2009年,我第一个历史考证课题是戚继光首创的鸳鸯阵法,我当时就想,这么厉害的阵法,如何才能把它讲明白了。”梁晓天认为,搞研究一定要讲究视觉效果,“没有视觉效果,就会事倍功半”。虽然已经有了较为翔实的文字资料,但是历史上缺乏图像资料,在跟学者交流的过程中,始终不能将鸳鸯阵直观地展现出来。

    “从零做起确实很难,但是没什么大不了。”梁晓天指了指自己的电脑屏幕,那是戚继光撰写的《纪效新书》,古代竖排版的繁体汉字在电脑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像这样的书我看了50多本,研究笔记有3万多字。”

    “我自学画图软件,把我这3万多字的素材导进去,把士兵一个个做出效果图来。”梁晓天把电脑切换到画图软件上,屏幕中显示出一个个他已经做好的明朝士兵的建模。“这些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历史出处和权威参考,经得起检验。”梁晓天伸出手指在屏幕上来回比画,看着自己做出来的建模形象,眼中充满柔情。“要做就做最好,阵型不仅仅是‘形’,细节是最难的,鸳鸯阵的队伍间距是怎样的、兵器是怎么持握的,这才是阵法运行的关键,但是目前却没有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梁晓天说。

    梁晓天发现,鸳鸯阵阵中士兵前后左右的中心点间距为6尺(1.92米),参考两枪夹一筅的标准,在战斗中,明朝士兵首先将狼筅(筅枪)端平在士兵胸腹位置,用狼筅的枝桠保护正前方;而藤牌手半蹲在狼筅的枪杆下面,护住后方士兵的腰部以下位置;后方长枪手举枪从狼筅手侧方斜向前指,在保护己方胸部以上位置的同时,将敌人的胸部、头部纳入进攻范围;而位于最后方的镗钯手则将镗钯端平,掩护前方的长枪手出击。“这是鸳鸯阵对敌时的真实面貌,我把细节还原到士兵持握兵器是怎样,甚至是需要半蹲还是站立,这才是鸳鸯阵无往不胜的最终秘密。”梁晓天说。

    他将研究成果在互联网上发表,一时在各大历史研究论坛引发了不小的反响。此后,他又复原出明朝关宁铁骑、野战炮车等历史著名的精锐部队复原图片。渐渐地,梁晓天成为网络历史论坛上小有名气的风云人物。

    千军万马在我心中,复原更难的山川地貌和行军路线

    2014年,梁晓天在网络上持续更新的历史研究的课题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主动与梁晓天接洽出版图书相关事宜。

    “写书的要求更高,因为在网络上说错了可以删除,出版的书可不能撤回,要对历史负责任。”在进行明朝万历朝鲜战争的写作中,梁晓天发现,拥有先进火炮和火枪技术的明朝军队,对盘踞在朝鲜半岛沿海的日本侵略军防御要塞工事,竟然久攻不下。当时的要塞群到底什么样的,是怎样的结构?

    “我发现像地形地貌、江河湖海这样的数据,等位线有多高、水多深,对军队行军会造成什么影响,文字说不清楚,读者读起来会比较吃力。

    我想到之前复原鸳鸯阵的经验,打算试试复原更难的山川地貌和行军路线。”梁晓天说。

    “当时什么都自学,地理知识、卫星图、软件使用,都得从零开始学。”梁晓天广泛收集参考中外历史文献,考证古战场的现代卫星照片、三维地形图,结合古代地图,用3D软件技术推演战场地形、军阵阵势,根据明代战场记录推演战斗过程,对交战各方的战术、武器性能等方面进行反向评估。通过电脑软件对古代城市、战场、道路、山丘、河流、海洋等地形的建模,1:1“重建”了古战场历史原貌。

    “原创图片达到了全书插图的70%,文字讲不清楚的,我都插入两三张参考图片,这样方便阅读和理解。”梁晓天翻开自己创作的《万历朝鲜战争》,一张一张详细介绍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梁晓天出版他的第一本历史类书籍:20万字的《倭寇战争全史》。此后,他又于2022年出版了40万字的《万历朝鲜战争》。2024年,70万字的《明清战争全史》如今也已经进入了校样阶段。

    让古代军队“活起来”,帮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

    “为南京博物馆的《大明的世界》主题展制作模型,是我今年最用心的一项工作。”梁晓天用微型笔刷给人物的五官描画出来,“现有模板制作出来的样品我并不满意。后来动手绘图建模,改了好几版,跟厂家反复联系,人物形象才定版,力求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吧”。梁晓天根据古代资料和画作考证,对古代军人缩小一定比例进行仿真复原,关节可以自由活动,兵器自由搭配度高,可玩性强。

    “人解决了,最难的是配套的军服、兵器、战马等战阵配套的元素。”梁晓天从桌上拿起一根1:12微缩版的火枪和一门红夷大炮,“这些都是我根据考证出来的数据,用3D打印和手工雕刻复原的明代武器”。

    人物配套的服装和兵器的问题解决了,梁晓天开始琢磨用兵人还原阵法,希望能更严谨、更有观赏性,同时还“要能展现我们中国古代强大的军事力量”。

    为此,梁晓天从古代典籍里面精心挑选著名的历史阵型,最终选定了戚继光鸳鸯阵、明朝火枪手、明朝火炮战车等8个版块。梁晓天把一个手拿火枪的明朝士兵模型拿到近前,“最重要的是有教育意义,我们中国曾经有强大的、领先于世界的热兵器部队,并不是很多人印象里的大刀长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从平面文字、到3D建模,再到会动的兵人,梁晓天一直致力让历史“帅起来、活过来、走出来”,他希望通过更加直观、更加立体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了解历史,“把中国历史故事讲好,有利于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未来我打算通过定格动画、短视频等更受青少年欢迎的模式,让中国的历史文化内容,表现得更加亲民一些。”梁晓天说。

赵长安:致敬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追逐曾经仰望的星空
梦想的翅膀(小说)
梁晓天:让历史“帅起来、活过来、走出来”
《我们的荆轲》:对传统侠义精神的解构
用高考做拐杖(随笔)
我与人间山海(散文)
漫步在老城的似水流年(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