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山水记(散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生 张亚琦(19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7月16日   09 版)

    从司马迁祠下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石块拼接的小径上还残留着雨滴,灰蒙蒙的天空被雨滴倒映着,像一个个纷繁的小世界。竹林翠绿,深处是一块被半遮掩的古碑,竹叶枯黄,深深盖住了碑文底下的一行字。残留的雨水正不断沿着碑上的字迹流下,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聚拢的雾气在慢慢消散。远处的天依旧朦胧不清,像一幅写意山水铺展着,将四周紧紧包裹。我仿佛也置身其中,身体随着画中笔墨的跳跃而变得舒展,像一只从朦胧中跳出的白鹤,转腾于山林,在浓墨处隐没,又在留白处显现。

    对游客来说,外出观赏山水时遇上阴雨连绵自然是一件极其郁闷的事,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可能会耽误安排好的行程,扰乱游玩的兴致,甚至于错过期待已久的景色。倘若抱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就会发现,一场恰如其分的雨,反而会使这次游览变得有趣,甚至于生出景物之外的情愫。

    多年前独自在南方的一个小城游玩,行至一青石小巷,时间已是傍晚,此刻天际橘黄初现。小巷的青石,像水做的,幽幽绿绿,在残阳光芒映照下,俨然一幅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之态,于是就打算在此欣赏落日。然而不久后,远处天空竟瞬间阴沉下来,残阳也像潮水般纷纷退散,一场雨毫无征兆地悄然而至。这雨开始还是绵绵如丝,而后竟越下越大,愈发急促仿佛是正步入高潮的乐曲。我不由在慌乱中四处张望,猛然间见一个店铺静静蜷缩于一角,急忙跑了进去。

    店里陈列的皆是日常百货,不过样式却有些古旧。最中间的柜台上,是一排油纸伞,拿一把在手上,依稀有桐油的气味传来。或许是店里的气氛比较沉闷,去雨中漫步的念头不由从脑中冒出,于是就买一把撑着,缓缓走进雨中。望着从油纸伞边缘落下的雨水,不由得有些许错愕。就因为手上多了一把伞,刚刚狼狈不堪的境遇已然不见,窘迫与从容的转化竟如此之快。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福祸相依转换的道理吧,世上没有绝对的困境,只是没有找到化困境为顺境的方法。

    雨水淅淅沥沥地敲打在石板上,湿漉漉的,溅起的水滴沿着皮肤沁入身体,原本繁杂的情绪顿时被这雨水消散。心空明了,变得通透起来,脚步就不由缓了下来。细细感受,远处似有戴望舒《雨巷》的忧愁在弥漫,四周隐约是丁香的氤氲芬芳。真是烟雨雾朦胧,撑伞伴雨行。最后,将这一切带进晚上潮湿的梦里,一个女郎正从月色中款款向我走来,她眉眼弯弯,在我记忆里舒展,勾起我一个又一个衔接过去的梦,何其美妙!

    在绵绵不断的阴雨之下,历史与现在的距离被渐渐消融,周遭的繁杂被雨水隔绝,用心慢慢感受,一个清晰而熟悉的脉络轮廓从雾气中显现出来,那是矗立在高台下的司马迁青铜像。他的目光落在我身后已完全藏在雾中的群山,神情像是在思索,仿佛那山就是即将写进《史记》里的人物。在嘈杂的雨声里,我与这位先贤的距离如此接近。回想司马迁艰难多舛的一生,那历经磨难的灵魂啊,到底经历多少风雨,却仍像这青铜像般屹立不倒。一时间,竟沉溺在这思绪之中,不能自拔。

    我无比倾心那些人文山水。每每游览一处留有古人遗迹的山水,就像是连接了过去古人的一个梦,古人在一处处山水里留下那些光怪迷离的,瑰丽雄奇的,绚丽如昙花的……一朵朵,一片片似彩云般的梦包裹着我。我的目光与他们的目光交汇相撞,时光在此刻倒转,他们的身影在梦里跃现,我的灵魂也在此刻跨过千年与他们攀谈。古与今,在一片山水里产生了联系,就像一个异乡者找到苦寻已久的故乡。这也许就是人文山水独特的魅力吧,古人曾寄情钟爱的山水,偶然间的些许感悟,通过文字和历史,以及他们遗留下的痕迹,被千年后的来访者发现。当那些章句重新在这些来访者口中响起,那些飘荡已久的灵魂,重新得到召唤,文化的脉络就此得到了传承。

    细想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山水一词对我们总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人的浪漫和智慧,大半都隐藏在山水里。我们向往着山水,渴望在山水里感悟自然规律,哪怕不能居住其中,也要在闲暇时观览。山水,已然是我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寄托。

    先秦最早的三百诗篇里,多少都是对山水自然的吟诵,“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里,山水承载了百姓对美好的祈愿。在之后的传承里,山水的内涵被进一步丰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把山水变得超脱悠然;王维笔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山水则是带着禅意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东坡的山水里总包含着对人生的哲思。

    北岛曾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将世界比喻成一本书,山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章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异乡人,在精神世界的荒漠里,我们渴望着回归,而山水,就是精神的唯一故乡。在这所时间的驿站里,苍老与年轻同时出现,世间的兴衰变迁也由亘古不变的山水见证。当岁月抛下月光独自流逝,人生的步履最终也只会在几处重叠。哪怕已蔓草堙路,栖息山水的灵魂依旧璀璨。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山水记(散文)
扎根(散文)
何谓“学”(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