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此间停留共织梦

重庆大学学生 刘馨元(21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9月03日   02 版)

    “历史上有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它们如同平缓流淌的时光河流中跳跃的浪花,激荡起清脆的声音与经久不散的涟漪。那个瞬间并不是无由而来,为了积蓄浪花的能量,河水在前方、在底部早已酝酿了许久,就像雷暴云的正负电荷彼此相吸最终碰撞出夺目的闪电,恒星内部经过长时间的核聚变爆发出耀眼的氦闪。”北川之行结束,回到家中,翻开《去北川》,好像又回到了那个云上的地方,拥抱那里的清晨与晚上。

    离开北川的前夜,我和两位同队的留学生朋友一起在巴拿恰散步。和重庆夜景的热闹相比,北川的夜景静谧之气尤为突显。安静的街道两侧镶嵌着具有北川特色的民俗店家,不远处,是羌绣传承人陈云珍开的羌绣文化体验馆。北川之行伊始,云珍老师在店内与我有过亲切的对谈。她对羌绣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她谈及羌绣时炙热的眼神里。她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羌绣仿佛细腻如诗的织梦,又如羌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它细腻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赞叹不已。羌绣对云珍老师来说,已经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羌绣的艺术,源于羌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世界的向往。绣品上的图案多取材于羌族的自然环境,如山川、花草、动物等。每一幅绣品,都如同一部小小的史诗,记录了羌族人民的生活与梦想。细细品味,那些跃然于绣布上的图案,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人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奇妙交融。步入绣坊,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片斑斓的绣布,宛如彩虹洒落在乡村的小路上。绣坊里,身着传统服饰的羌族绣娘坐在绣架旁,手指灵巧地穿梭于五彩丝线之间,脸上洋溢着专注的神情。身在其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特别是在体验羌绣制作时,自己亲手去穿针引线,周围的脚步好像慢了下来,眼里只有一针一线,美的意味也立体起来。羌绣的技艺不仅仅体现在其细腻的针脚上,更在于它的文化象征意义。每一件羌绣作品,都是羌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文化的延续。

    街道的尽头,是每周举办“快乐乡音”的地方。回想起那个洋溢着欢歌笑语的晚上,我仍会感到幸福。我们把歌声留在北川,北川也用热情包裹我们。记得在安昌公园研学时,看到公园门口的叔叔阿姨随着手机里的音乐起舞。或许于他们而言,没有了音乐与舞蹈就像饭菜没有了佐料,生活也就寡淡无味了。在公园里,一位阿姨提着一大袋李子过来,问我们吃不吃。我们每个人都接过了这份北川的礼物,她含着笑把李子递到我们手中。在这颗李子之前,我们是陌生人;在这颗李子过后,我们是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北川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热情、善良、淳朴,像青翠的李子一样甘冽清甜。

    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都在讲述着羌族人民不变的文化传承。羌族的文化,如同那绣在布上的每一针每一线,细腻而多样,凝聚了整个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吹着北川的晚风,我们在桥上留影,诉说对北川的不舍与祝愿。在北川之行中,我们不仅仅是这片土地的观光者,更是羌族文化的见证者。羌族文化的美丽与独特,犹如北川的山水一般,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每一次的踏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恰好的宁静,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找到了恒久的美好。

    合上《去北川》,我仿佛看见了羌族人民如何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他们穿越峡谷、跨过河流、开掘道路、走出深山,将羌族历史与文化带到现代社会,走向更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周伟

此间停留共织梦
行走于疮痍中,我们点燃生命之火
在行走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随笔)
投稿和联系方式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