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父亲的石柱(随笔)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和文中学教师 周廷国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9月10日   13 版)

    走进我的老家,一眼便可瞧见立在堂屋门旁的两根石柱。左边那根,如母亲,光滑而温润;右边那根,如父亲,粗犷而坚韧。

    他们默默地支撑着家。小时候,老屋翻新,为物色两根粗壮而硬实的木头做柱子,父亲提着斧头,跑遍了自家的山林。山林中的树,要么粗,但不硬。要么硬,不粗。找了几天,没有满意的。无奈之下,父亲便想到:自己就是石匠,何不打两根石头的柱子?父亲找来大小锤、錾子便到沟里动起手来。大概才五六天工夫,两根柱子便成了——长3米,粗约25厘米,还和石柱凳连体。父亲甚是满意,村民见状,赞不绝口。完工当天下午,父亲迫不及待找来十多个邻居,把石柱抬回家。立石柱那天,父亲摸着石柱,转了三圈,拍着石柱,说了一句:石柱撑起三间房,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句有些“刺耳”,但石柱听进去了,此后我家的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好过起来。

    别人家的木柱子,轻,是立在石柱凳上的,不能左右用劲抱着摇晃。我家的是石柱,与石柱凳连为一体,重,可以双手搂着转圆圈。童年时,我同龄的小朋友羡慕极了,经常跑到我家来,我们围着石柱转圈圈。转几圈,手一放,比谁站得稳。几乎每次我都赢,小朋友们常常抱怨:这柱子都认人,硬是他家的了!我甚是得意。得意有时会忘了形。记得有一次,我按照约定转了10圈后,刚放手,头一晕,身子一歪,撞在石柱上,蹲在地上,眼泪直转。父亲见状,匆忙走过来,拍拍我的背,摸摸我的头,仅象征性地扇了石柱几下:“要像这石柱一样硬实,勇敢点。”他没有抱我,我很懊恼,蹲了一会儿,不得已只能独自依着石柱站立起来。

    “像石柱一样硬实”,人身是肉,柱身是石,在当时,我哪能理解?直到我读初三的时候。听父母说,那一年我病得厉害,看附近的几个赤脚医生,吃药打针,没有效果。父亲背我去找了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拜寄给石柱就好了。回家后,父母依之照做,没几天,我真好了,我开始喊石柱为“干爹”。我的两个“爹”为我的成长保驾护航,多么幸福!

    工作后,生活的环境愈加复杂,多次回老家,向父亲请教“硬实”之道。父亲总是一笑而过,每次都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你慢慢去体会!”他的话像蜻蜓点水般从我胸口划过。渐渐地,我对“硬实”二字有了些体悟,便请一个教书法的同事,写成苍劲有力的书法字,装裱后挂在床头。睡觉思“硬实”,睁眼见“硬实”。“硬实”像盏明灯,散发着希望之光。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父亲因为饮酒过多,医生诊断为胃穿孔引起感染性休克,做完手术就住进重症监护室。在探望的时间里,每一次看到插在父亲身子里各种管道,看着他憔悴的面容,看着他纤瘦的身躯,心如刀绞。坐在父亲的身旁,握着他的手,小声地鼓励和安慰他,“硬实点!会好起来的”!他潜意识里也回应着,用微弱的手,捏紧我的手,似乎告诉我:“放心,我还硬实着。”父亲这种坚信,像一根扎根在沙漠中白杨,挺着身板,傲立在狂风暴雨中。12天,整整12天。肉身哪能像石柱?病魔这锈迹斑斑的钝刀,在父亲这石柱般的身体上磨蹭,搜刮。父亲倒下了。

    父亲这根石柱倒下了。他的石柱,依然挺立,硬实。它们不畏惧阳光暴晒,不畏惧风雪肆虐。

    一到假期,我会带着孩子回到老家,与石柱为伴。同孩子拉着手,背对背,围靠在石柱上,照着父亲的样子,念一念:像这石柱一样硬实,勇敢!孩子应声附和:要像石柱一样硬实!要像石柱一样硬实!……声音坚定有力。

    责任编辑:周伟

那年,我初为人师(散文)
父亲的石柱(随笔)
映日碗莲别样红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