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是秋与冬的交接仪式,带着几分萧索与寂寥。此时,池塘里的残荷宛如一幅历经岁月沧桑的水墨画,在时光的画布上静静铺展,别有一番韵味。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这句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残荷的凄美意境。往昔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已然消逝,如今只剩残荷在池塘中坚守。荷叶大多已褪去了翠绿的盛装,颜色变得枯黄、斑驳,有的边缘甚至残破不全,像是被时光的剪刀随意剪裁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笔下的残荷,满是惆怅与哀伤,西风拂过,那曾经满池的菡萏清香不再,唯有残叶在绿波中瑟瑟发抖。原本饱满而富有生机的叶片,如今已变得干瘪、卷曲,无力地低垂着,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茎也不再挺直,在寒风中略显佝偻,却依然倔强地支撑着那残损的叶片,似乎在向世人展示着一种不屈的姿态。
漫步于池塘边,目睹这残荷的景象,心中涌起的情感复杂而深沉。有人看到的是生命的衰败与消逝,那满目的枯黄与残败,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在这凛冽的初冬,曾经娇艳欲滴、亭亭玉立的荷花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这些残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仿佛是一位位迟暮的老者,孤独而无助。然而,也有人在这残荷中领悟到了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宁静与淡泊。它们虽已不再拥有夏日的繁华,却以一种更为质朴、本真的姿态呈现于世。每一片残叶、每一根枯茎,都承载着生命的记忆与岁月的沉淀。正如苏轼所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荷虽无往日的“擎雨盖”,但那份坚韧却如菊之傲霜枝,令人敬仰。这种美,并非一目了然的艳丽,而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如同品味一杯历经岁月陈酿的美酒,越品越觉醇厚。
残荷之美,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哲理与禅意。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旅程既有繁花似锦的高潮,亦有落寞凋零的低谷。在辉煌时,不必过分张扬;在衰败时,亦无需自怨自艾。就如同这残荷,即便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依然能够泰然处之,以一种优雅的姿态面对命运的安排。“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羊士谔诗中的残荷,虽红衣落尽,却仍有暗香残留,在白露寒秋中坚守自我。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启示录,提醒着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为荣辱得失所困扰。当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遭遇挫折与困境时,不妨想想这池塘中的残荷,学习它们那份在逆境中坚守、在落寞中豁达的精神。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碌于追逐各种目标,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细微变化。而初冬的残荷,恰似一位久违的智者,默默地等待着我们去拜访、去聆听。它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池塘里的残荷,在初冬的寒风中静静伫立,虽残败却不失尊严,虽落寞却蕴含希望。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的诗篇,更是人类心灵的镜子。让我们怀揣着敬畏与感激之心,去欣赏这初冬时节的残荷之美,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让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责任编辑:周伟
谢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