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悄然流转,2024年落幕。这一年里,我把自己的阅读重点放在人文、历史类的书籍里,开始了一趟随书而行的旅途。在这趟旅途中,我邂逅不同的风景,遇见各种各样的古人,记住他们那些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担忧、牵挂、缅怀、期待、热情、昂扬、温暖、满足与自豪……更好地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此句中“清酒”展现出唐代美酒的清醇,“玉盘珍羞”则描绘出美食的丰盛与珍贵。诗人李白以夸张的手法,凸显出宴席的豪华,让我们好像能看到那精美的酒器与美味佳肴摆满桌案的场景。吴健康的《当唐诗遇上美食》这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将唐诗与美食巧妙结合,为读者带来一场味蕾与诗意的邂逅,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在诗香与饭香的交融中,领略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智慧。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24年,在文学和诗歌的领域,是一个奇迹频发的年头。《唐诗光明顶》这本书写道:这一年,山东泰山迎来了一个青年游客,写下“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另一位诗人带着他的酒和宝剑,醉醺醺地来到了嵩山,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作者王晓磊说,在唐诗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那些世间的繁华真理,我们所要经历的颠沛流离,早就被他们写在了诗里。
“走向诗,可能是几乎所有古代文人的集体宿命。”游历、干谒、唱和、登高、社交……这些貌似美好、司空见惯的行为,只趋向一个目标:入仕。然而,一旦这个目标达成,失败者的命运将无处藏匿。在《传告后代人》这本书中,张执浩说,正是这种终其一生终至失败的命运,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诗人也是活在生活现场里的人,只不过,他们比任何人更具备吸附尘埃、风霜、雾障的能力,并有能力将这些苦厄转化成生命的召唤之音。
“宋词,就是大宋流行歌坛中最美的歌词;词人,大多是大宋流行歌坛中最杰出的音乐制作人;而将最美宋词唱遍大街小巷、重门深户的,是大宋流行歌坛上的歌手,尤其是那些千娇百媚、多才多艺的歌女。”在《大宋词坛》这本书里,作者杨雨说:拉开大宋词坛风云际会大幕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最悲情的姿态标志着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落下帷幕,但无意间,他那忧伤的背影成了大宋词坛最初定格的美……
西湖周边,遍地好茶,环湖寺院的僧人,皆精于茶道,在和尚的好茶招待下,苏东坡佳句频出:“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周重林的《和苏东坡吃茶》,引领我们踏入那个茶香四溢、诗意盎然的宋朝,走进苏东坡的茶世界,与一代文豪共赴一场茶韵之约,像苏东坡一样,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拥有一颗爱茶之心,一份淡定从容,寻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人生清欢。
驴跟诗人,好像是一对完美的拍档。诗人的气质,跟高头大马的确不搭调;而驴,体格小巧,加上诗人缓步而行的翩翩风度,就很相得益彰了。在王这么的《大宋河山可骑驴》这本书中,我们发现宋朝的驴就和文人们结下了友谊:“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往西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骑驴上灞桥,买酒醉新丰”……宋代文人们驴背上的诗意人生,让驴何其有幸,竟被留在了千古文章中。
翻开类似的书籍,我就像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在书的世界里,我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遨游四海,领略古时的风土人情;探索未知,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收获了感动和感悟,重新审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俗世上总有一类人会把自己活成诗,因为他们的存在,人世间再多的不堪都不值一提。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