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盘古山
李朝俊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1月21日 01版)
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人所共知。
盘古山在哪?在桐柏山麓,在大河岸边,在马谷田西,在甜溪水上。
我上盘古山是春上。
“春上”是老家桐柏人对春天的说法。
到了春天,云向上,鸟向上,鱼向上,草向上,树向上,花向上……万物向上,人心也向上。
父母一到春上,或两年或三年,也或五年,年景好时是每年,虔诚地朝圣开天的盘古。
我记不得晴天或阴天。妈这天半夜厨房开火,早早一锅白蒸馍出屉,选出15个放入竹篮,盖上一块天蓝布巾。浑圆雪白的大蒸馍,是上山敬盘古爷盘古奶奶的。神仙受用的白馍,必须是人间上品,不可马虎一星半点。
父亲领着我年少的大哥,抹嘴放碗背上供品,鸡不叫狗不咬深夜出门。一夜两天里,过西河,过月河,过大河,过甜水河……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他们咋过河?咋上山?咋拜神?盘古爷盘古奶暗示了啥?我可不敢问,也是不能问的。只能从大人或大哥嘴里,也不知道是哪个星夜,睡意朦胧中偶尔听到几句过河,几句爬山。或是又一个睡梦夜,一觉醒来的我,假寐中支棱耳朵听。
过村舍菜园地边,父亲在后大哥在前。走有人家的蜿蜒小路,十来岁的少年,小小的年纪,心智未熟,怕狼怕鬼,大哥走在前,在大人的眼前,放心大胆走路。走到无人烟的山中,路陌生,野草伏,林鸟啼,石如山怪,父亲走前大哥紧随其后,脚踏草霜,两人不语,步伐加快。
遇水过河,有独木桥,借着月色,借着白沙,大哥轻手轻脚,猴腰踩桥如爬树用劲,惊险处手脚并用疾行,一转脸过到干白沙滩上;没桥可过,父亲脱鞋卷高裤腿,背起大哥蹚过刺骨沙河。出水上沙滩,让大哥站稳后,父亲找块水边河石,脚入寒水洗去沙子。用力甩上三五下,半蹲着一只脚穿上鞋,斜身踩入干沙上,就势人就坐到沙滩里。高翘的右脚在左裤腿上一擦,掏出长布袜脱鞋入脚,随后穿上左脚布袜,拍拍身上沙粒,抬头缓缓起身,拔脚留下两行沙窝脚印。
浑身凉飕飕的人,在凉飕飕旷野山地,麻木的脚底板,爬上沙河堤岸,走过弓弯的地埂,登上岭头石岩,转进过山的那边,穿行到30里岗。天渐亮,路渐宽,身渐热,脚底上的寒气,不知啥时候走丢身外,伸手额头一摸,水汽沾满四指,望望身后大人,晨曦朝阳中的父亲,脸上亮光一片,头上白烟翻浪……大哥说,走过山,趟过河,受过惊,躲过险,在平路上,在日头光里,这一刻咱伯如神人,慈祥威严又亲又敬;这一刻眼里的咱伯,很熟悉特陌生,高高大大,坦坦荡荡,心中瞬间感觉到盘古爷样貌……朝拜盘古返程路上,大哥似有仙人点拨,心生强烈念头:当儿子的长大后,必须要有咱伯的样子。
盘古爷是人类的父亲,伯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父亲。天下父亲,相貌各异,能力不一,那于无形深处的惊雷之爱,那舍我其谁的责任使命,那对儿女默默的期冀厚望,从传说中的盘古神人,到历朝历代先人,到今天的世间凡人,父母的心气愿望,是要给后人孩子座春山,山中有树有花,还会有果子。春山在哪里?春山在际涯,春山在前路,春山在人心。
在我们豫南大地上,步行走亲访友烧香拜祖,人们习惯称为“地蹦”。拜神地蹦上盘古山,成年后的大哥说,虽说腿僵脚酸可心里极快活儿。凡人见神仙谁个不高兴?不是哪个人都能见上的。向上朝觐圣贤者,人善心直不歪,绝不会算计人。勤快眼里有活儿,不用他人拿鞭吆喝;能读书就使劲上学用功,像小马驹山坡撒欢儿,在学校里读好书考高分,做个让父母脸上有光的学生;种地干活懂得四季农时,啥节气干啥活种啥地,是家里肩膀头坚硬的顶梁柱,成为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靠得住的人。
我入伍离家时,向来威严的父亲,和气地和我说话:“在外边若是混出了个名堂,要记住盘古爷盘古奶的好。咱是盘古山下的人,当个忠臣不当奸人。桐柏山里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没出过奸臣。”“做人不当奸臣,不碰非己物件。”这话天天在耳边亮着,父亲的声音让我终身记忆,一世走大路行坦途上正道。
记得我刚上初中那年秋天,随当过兵的二哥西山砍柴。挑担归来途中,在一个山脚下,我感觉肺管要爆炸,心跳如滚石落山,汗流如溪水淌前胸后背,腿打飘,肩生疼,直不起腰,恼怒地把柴挑子向边一闪,肩刹那间轻快,膝盖双腿也站稳了。那包着两头铁尖的钎担,紧扎柴捆也稳稳地倚靠山岩边。
二哥看我太累,刚使过小孩的性子,一边给我解扣擦汗散热,一边领我到岩间山泉边,捧水洗洗脸,站着息息汗。过了会儿,二哥吹开枯草,低头喝个水饱。平复心态后的我,嘴里突觉口渴难忍,学着二哥的法子,双手按石岩,半趴、半跪、半躬身,低头开饮。
岩石边上坐着歇歇,在外边见过世面的二哥,跟我说他曾一人朝拜盘古山。那年父亲身体小恙,大哥外出修水库。半大小子二哥,生性胆大性子硬茬儿,跟着邻村人上了盘古山。
夜黑天里过河,白天日头地过河,漫天雪飘中过河,北风呼呼如刀割脸生疼过河。大大小小的河,还有记不清的田冲河沟……上山拜盘古爷的二哥,翻了多少山没印象,记忆中河一条又一条,西沙河,月河,大河,银洞坡河……
两山峡谷,沙白水清,激流岩顶,一盘石磨,水中托举,上水急来,下水慢去,乾坤转动,雪白浪花,漫卷潮流,极像石磨粉麦,一片片雪花粉,涌出石磨孔,推动在河床上……看得二哥眼花缭乱。他匆匆上桥过河,爬到岭上半坡,方知天落鹅毛雪,眼前雪积山林。回望大河,半里开外,河滩白茫茫,河水若面汤,翻滚丝丝热气。山崖高处望河湾,峡谷两边似白面案,湾河像个流水宴……
二哥说盘古山的大河,是盘古开天时人间第一河,所以谓之“长子”大河,乳名学名全叫“大河”。外边的黄河、长江、京杭运河,外国的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它们有时也被人们叫“大河”,那是后人地理书的概念,民间百姓眼里盘古山边,滚落过石磨的大河,才是天下第一的长河,这个“长”是历史的“长”,这个河是人间烟火升腾的“河”。桐柏县有大河镇,泌阳县有大磨村……大河镇、大磨村,盘古爷起的名号。民间传说,最早的人类生活,起始于“天下第一村”,发展在“天下第一镇”,随之开枝散叶在人间各地……
盘古爷盘古奶,怜爱子孙后裔,遇灾荒年间,下白面给人度饥荒。开始人间珍惜白面,感恩盘古神的功德,年年月月有吃有喝。勤快人到处干活劳作,种粮的,狩猎的,捕鱼的,养牲畜的……百姓丰衣足食,人间年年有余。也不知道哪年,出了些个不着调的懒人,想着冬天白面天上落,干不干活都有饭吃,慢慢靠天吃馍喝汤。还有个懒婆娘,冬天烙厚饼给小孩当坐垫……
送面私访的盘古奶,扮作外乡落难逃荒人,向这家女主人要孩子坐垫馍,无知又蛮横的山村妇人,振振有词嬉皮笑脸地说:“邻居们叫我懒女人,我懒还会给小孩烙饼防寒。你连天上下的面都不去收点,甘愿低三下四出来要饭,看来我还不是天底下最懒的人。”
闻知人间乱象,盘古神一狠心,从此只降雪不送面,让喜欢种地的人麦子有雪水养,喜爱种稻子的人有水浇……奖勤罚懒从此入了中国人的法条,发家奔好日子人所向往。
二哥的故事,盘古爷的神力,白馍的香味,我顿觉力拔山兮,柴担上肩,一鼓作气,登坎儿上坡往家返。
从此,上盘古山朝圣智者,如种子播进少年心田,成了我的一个深情愿景。上初中没时间去,上高中没能去上,随后入伍上军校,戍边万里海疆,转业进城距故乡千里之外,还是上不成盘古山。
走过青年,走过壮年,退出岗位,入列休养,亲近故乡。
前段时间离京返乡,办完家里该办的事。想起父母给我讲过的西乡盘古山,还有山下的大河石磨,还有心底少年时烙印的愿望……情真意切地说于妻子听。
妻二话没说将车加满油,输入上盘古山的线路图,打开语音播报。启动车,出淮水,过大河,越破山,走金矿,上盘古。
在都市长大的妻,没在山区开过车,格外谨慎也属自然。一路上握紧方向盘,耳听车上导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好在今日桐柏山区,有了纵横交错高速路,有了省级柏油路,还有水泥铺地的村村通。
一个多小时,我们车到盘古景区。远远望见巍峨青山,山石嶙峋,树木苍郁,古庙幽静,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彩云过顶。
跨过闸口上景区游览车。
车座位颠簸,山风耳际咆哮,眼前野山花开满路边,蜂飞、蝶恋、鸟入花间,桐树紫花倒垂,槐树白花飘香,红松青柏长满沟坎,从地边漫坡这头,长到山的那边。
车到山脚东侧台地,耸立方鼎一座。
“上古传奇,盘古圣地。”
千级登山梯,万株青葱树,仰山顿生畏,风景无限来。
登岩梯途中,有山鸟拦路雀跃,飞到手上刁啄食物;遇野兔蹦蹦跳跳,似山童指道引路;见松鼠登高爬低,让人停脚止步看热闹……我看见,高台外,山色空蒙。道路边,山花吐蕊。树梢头,花鸟灵动。
春风花草香间,遇见盘古水井。人称九龙圣泉,井水常年有六担。挑去一担,水涨一担,循环往复,永不干涸。自古到今,拜祖之人,天文数字,甘霖共饮,神清气爽,福泽中外,有口皆碑。民谣唱响,“盘古井里泉眼多,能治病来能解渴。老人喝了能长寿,少年喝了能登科。”
闻听歌谣,我淘水畅饮,这故乡的水甘甜在心。和那年挑柴喝山泉一个味,清爽入肚,口有甜味,饱腹止饥。盘古一山,水脉同气,品质同源。神话说,人是泥捏的。泥做的人,水中的我。泥做的人,水中的你。泥做的人,水中的他。我们一次次出发,只为一次次回家。这家从盘古山出发,千里万里随处安住,这家是古今咱们的大中华。
过去那些年,盘古山在心里,我一直在躬背用力,在向上登高朝圣。今儿个天遂人愿,实地来到盘古山,一路攀爬向上,一层石阶下去,一种轻松上来,一览众山小矣。我亦复古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登顶庙门,拜上盘古,品读碑文,心灵触动:神庙山路,千阶高悬,始行生畏,足起抬腿,跬步相积,移步换景,终生难忘;山花植物,飞禽走兽,神物无语,暗中相助,留步观览,人则休息,神山之神,除愚开智,慧根人生。
似乎开了智的我,顿悟父兄们钻荆棘,登山崖,跨涧流,蹚冰河,迎寒风,深一脚浅一脚,从黑古隆冬夜,走到春日朝阳满天霞光里,走到心中圣地仙界中,肩负家庭家族无限期冀,精神上登顶盘古山巅。为后来人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让我们可以驾车拜盘古行天下。这个过程父兄们肉体的苦或难,皆为必达的修行使然,有着强大的内心力量释放。这和藏胞朝拜路上磕等身长头一样,是信仰的精神动力无声行动。
史料说,祭祀盘古已有1300余年历史。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创世文明的起源,我们56个民族同根共祖,血脉同心,山水相连,热爱劳动,享受生活,共护尊严。
祭祀上山的人们,在瞭望台举目远眺:那座桐柏泌阳两县的分界岭,盘古化身的山脉栩栩如生,蓝天白云间酷似盘古仰卧。相传盘古活了1.8万年,神人倒地化作山脉,声为雷霆,气为风云,左眼为日,右眼为月,体为五岳,血为淮渎,毛为森林……
盘古山巅瞭望四野,远山近水徐徐入目。北倚巨岩铜山,南站太白极顶,东有奇峰明山,西望南水从盘古山前,向北日夜兼程流淌……
方圆百姓,无论老幼,不分辈分,一代代人,口喊盘古爷,心念盘古奶。四世同堂各辈,五服同族诸家,都称盘古爷爷奶奶。往日的我不明其中意,今个儿站在盘古山上,看见白毛风火的登山长者,听到攀爬小娃童音奶声,方明深理在人心民意:爷爷奶对小辈最亲,手可扯着长辈衣角,可心地走在院里村外,饿了累了依在怀里有温情,耳际灌满嘘寒问暖。人间朝圣盘古爷盘古奶,这是千百年来世上最亲的神。
千里归乡来,春上盘古山,拜谒智慧先贤,寻着梦里的春山。
责任编辑:宋宝颖
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人所共知。
盘古山在哪?在桐柏山麓,在大河岸边,在马谷田西,在甜溪水上。
我上盘古山是春上。
“春上”是老家桐柏人对春天的说法。
到了春天,云向上,鸟向上,鱼向上,草向上,树向上,花向上……万物向上,人心也向上。
父母一到春上,或两年或三年,也或五年,年景好时是每年,虔诚地朝圣开天的盘古。
我记不得晴天或阴天。妈这天半夜厨房开火,早早一锅白蒸馍出屉,选出15个放入竹篮,盖上一块天蓝布巾。浑圆雪白的大蒸馍,是上山敬盘古爷盘古奶奶的。神仙受用的白馍,必须是人间上品,不可马虎一星半点。
父亲领着我年少的大哥,抹嘴放碗背上供品,鸡不叫狗不咬深夜出门。一夜两天里,过西河,过月河,过大河,过甜水河……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他们咋过河?咋上山?咋拜神?盘古爷盘古奶暗示了啥?我可不敢问,也是不能问的。只能从大人或大哥嘴里,也不知道是哪个星夜,睡意朦胧中偶尔听到几句过河,几句爬山。或是又一个睡梦夜,一觉醒来的我,假寐中支棱耳朵听。
过村舍菜园地边,父亲在后大哥在前。走有人家的蜿蜒小路,十来岁的少年,小小的年纪,心智未熟,怕狼怕鬼,大哥走在前,在大人的眼前,放心大胆走路。走到无人烟的山中,路陌生,野草伏,林鸟啼,石如山怪,父亲走前大哥紧随其后,脚踏草霜,两人不语,步伐加快。
遇水过河,有独木桥,借着月色,借着白沙,大哥轻手轻脚,猴腰踩桥如爬树用劲,惊险处手脚并用疾行,一转脸过到干白沙滩上;没桥可过,父亲脱鞋卷高裤腿,背起大哥蹚过刺骨沙河。出水上沙滩,让大哥站稳后,父亲找块水边河石,脚入寒水洗去沙子。用力甩上三五下,半蹲着一只脚穿上鞋,斜身踩入干沙上,就势人就坐到沙滩里。高翘的右脚在左裤腿上一擦,掏出长布袜脱鞋入脚,随后穿上左脚布袜,拍拍身上沙粒,抬头缓缓起身,拔脚留下两行沙窝脚印。
浑身凉飕飕的人,在凉飕飕旷野山地,麻木的脚底板,爬上沙河堤岸,走过弓弯的地埂,登上岭头石岩,转进过山的那边,穿行到30里岗。天渐亮,路渐宽,身渐热,脚底上的寒气,不知啥时候走丢身外,伸手额头一摸,水汽沾满四指,望望身后大人,晨曦朝阳中的父亲,脸上亮光一片,头上白烟翻浪……大哥说,走过山,趟过河,受过惊,躲过险,在平路上,在日头光里,这一刻咱伯如神人,慈祥威严又亲又敬;这一刻眼里的咱伯,很熟悉特陌生,高高大大,坦坦荡荡,心中瞬间感觉到盘古爷样貌……朝拜盘古返程路上,大哥似有仙人点拨,心生强烈念头:当儿子的长大后,必须要有咱伯的样子。
盘古爷是人类的父亲,伯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父亲。天下父亲,相貌各异,能力不一,那于无形深处的惊雷之爱,那舍我其谁的责任使命,那对儿女默默的期冀厚望,从传说中的盘古神人,到历朝历代先人,到今天的世间凡人,父母的心气愿望,是要给后人孩子座春山,山中有树有花,还会有果子。春山在哪里?春山在际涯,春山在前路,春山在人心。
在我们豫南大地上,步行走亲访友烧香拜祖,人们习惯称为“地蹦”。拜神地蹦上盘古山,成年后的大哥说,虽说腿僵脚酸可心里极快活儿。凡人见神仙谁个不高兴?不是哪个人都能见上的。向上朝觐圣贤者,人善心直不歪,绝不会算计人。勤快眼里有活儿,不用他人拿鞭吆喝;能读书就使劲上学用功,像小马驹山坡撒欢儿,在学校里读好书考高分,做个让父母脸上有光的学生;种地干活懂得四季农时,啥节气干啥活种啥地,是家里肩膀头坚硬的顶梁柱,成为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靠得住的人。
我入伍离家时,向来威严的父亲,和气地和我说话:“在外边若是混出了个名堂,要记住盘古爷盘古奶的好。咱是盘古山下的人,当个忠臣不当奸人。桐柏山里人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没出过奸臣。”“做人不当奸臣,不碰非己物件。”这话天天在耳边亮着,父亲的声音让我终身记忆,一世走大路行坦途上正道。
记得我刚上初中那年秋天,随当过兵的二哥西山砍柴。挑担归来途中,在一个山脚下,我感觉肺管要爆炸,心跳如滚石落山,汗流如溪水淌前胸后背,腿打飘,肩生疼,直不起腰,恼怒地把柴挑子向边一闪,肩刹那间轻快,膝盖双腿也站稳了。那包着两头铁尖的钎担,紧扎柴捆也稳稳地倚靠山岩边。
二哥看我太累,刚使过小孩的性子,一边给我解扣擦汗散热,一边领我到岩间山泉边,捧水洗洗脸,站着息息汗。过了会儿,二哥吹开枯草,低头喝个水饱。平复心态后的我,嘴里突觉口渴难忍,学着二哥的法子,双手按石岩,半趴、半跪、半躬身,低头开饮。
岩石边上坐着歇歇,在外边见过世面的二哥,跟我说他曾一人朝拜盘古山。那年父亲身体小恙,大哥外出修水库。半大小子二哥,生性胆大性子硬茬儿,跟着邻村人上了盘古山。
夜黑天里过河,白天日头地过河,漫天雪飘中过河,北风呼呼如刀割脸生疼过河。大大小小的河,还有记不清的田冲河沟……上山拜盘古爷的二哥,翻了多少山没印象,记忆中河一条又一条,西沙河,月河,大河,银洞坡河……
两山峡谷,沙白水清,激流岩顶,一盘石磨,水中托举,上水急来,下水慢去,乾坤转动,雪白浪花,漫卷潮流,极像石磨粉麦,一片片雪花粉,涌出石磨孔,推动在河床上……看得二哥眼花缭乱。他匆匆上桥过河,爬到岭上半坡,方知天落鹅毛雪,眼前雪积山林。回望大河,半里开外,河滩白茫茫,河水若面汤,翻滚丝丝热气。山崖高处望河湾,峡谷两边似白面案,湾河像个流水宴……
二哥说盘古山的大河,是盘古开天时人间第一河,所以谓之“长子”大河,乳名学名全叫“大河”。外边的黄河、长江、京杭运河,外国的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它们有时也被人们叫“大河”,那是后人地理书的概念,民间百姓眼里盘古山边,滚落过石磨的大河,才是天下第一的长河,这个“长”是历史的“长”,这个河是人间烟火升腾的“河”。桐柏县有大河镇,泌阳县有大磨村……大河镇、大磨村,盘古爷起的名号。民间传说,最早的人类生活,起始于“天下第一村”,发展在“天下第一镇”,随之开枝散叶在人间各地……
盘古爷盘古奶,怜爱子孙后裔,遇灾荒年间,下白面给人度饥荒。开始人间珍惜白面,感恩盘古神的功德,年年月月有吃有喝。勤快人到处干活劳作,种粮的,狩猎的,捕鱼的,养牲畜的……百姓丰衣足食,人间年年有余。也不知道哪年,出了些个不着调的懒人,想着冬天白面天上落,干不干活都有饭吃,慢慢靠天吃馍喝汤。还有个懒婆娘,冬天烙厚饼给小孩当坐垫……
送面私访的盘古奶,扮作外乡落难逃荒人,向这家女主人要孩子坐垫馍,无知又蛮横的山村妇人,振振有词嬉皮笑脸地说:“邻居们叫我懒女人,我懒还会给小孩烙饼防寒。你连天上下的面都不去收点,甘愿低三下四出来要饭,看来我还不是天底下最懒的人。”
闻知人间乱象,盘古神一狠心,从此只降雪不送面,让喜欢种地的人麦子有雪水养,喜爱种稻子的人有水浇……奖勤罚懒从此入了中国人的法条,发家奔好日子人所向往。
二哥的故事,盘古爷的神力,白馍的香味,我顿觉力拔山兮,柴担上肩,一鼓作气,登坎儿上坡往家返。
从此,上盘古山朝圣智者,如种子播进少年心田,成了我的一个深情愿景。上初中没时间去,上高中没能去上,随后入伍上军校,戍边万里海疆,转业进城距故乡千里之外,还是上不成盘古山。
走过青年,走过壮年,退出岗位,入列休养,亲近故乡。
前段时间离京返乡,办完家里该办的事。想起父母给我讲过的西乡盘古山,还有山下的大河石磨,还有心底少年时烙印的愿望……情真意切地说于妻子听。
妻二话没说将车加满油,输入上盘古山的线路图,打开语音播报。启动车,出淮水,过大河,越破山,走金矿,上盘古。
在都市长大的妻,没在山区开过车,格外谨慎也属自然。一路上握紧方向盘,耳听车上导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好在今日桐柏山区,有了纵横交错高速路,有了省级柏油路,还有水泥铺地的村村通。
一个多小时,我们车到盘古景区。远远望见巍峨青山,山石嶙峋,树木苍郁,古庙幽静,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彩云过顶。
跨过闸口上景区游览车。
车座位颠簸,山风耳际咆哮,眼前野山花开满路边,蜂飞、蝶恋、鸟入花间,桐树紫花倒垂,槐树白花飘香,红松青柏长满沟坎,从地边漫坡这头,长到山的那边。
车到山脚东侧台地,耸立方鼎一座。
“上古传奇,盘古圣地。”
千级登山梯,万株青葱树,仰山顿生畏,风景无限来。
登岩梯途中,有山鸟拦路雀跃,飞到手上刁啄食物;遇野兔蹦蹦跳跳,似山童指道引路;见松鼠登高爬低,让人停脚止步看热闹……我看见,高台外,山色空蒙。道路边,山花吐蕊。树梢头,花鸟灵动。
春风花草香间,遇见盘古水井。人称九龙圣泉,井水常年有六担。挑去一担,水涨一担,循环往复,永不干涸。自古到今,拜祖之人,天文数字,甘霖共饮,神清气爽,福泽中外,有口皆碑。民谣唱响,“盘古井里泉眼多,能治病来能解渴。老人喝了能长寿,少年喝了能登科。”
闻听歌谣,我淘水畅饮,这故乡的水甘甜在心。和那年挑柴喝山泉一个味,清爽入肚,口有甜味,饱腹止饥。盘古一山,水脉同气,品质同源。神话说,人是泥捏的。泥做的人,水中的我。泥做的人,水中的你。泥做的人,水中的他。我们一次次出发,只为一次次回家。这家从盘古山出发,千里万里随处安住,这家是古今咱们的大中华。
过去那些年,盘古山在心里,我一直在躬背用力,在向上登高朝圣。今儿个天遂人愿,实地来到盘古山,一路攀爬向上,一层石阶下去,一种轻松上来,一览众山小矣。我亦复古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登顶庙门,拜上盘古,品读碑文,心灵触动:神庙山路,千阶高悬,始行生畏,足起抬腿,跬步相积,移步换景,终生难忘;山花植物,飞禽走兽,神物无语,暗中相助,留步观览,人则休息,神山之神,除愚开智,慧根人生。
似乎开了智的我,顿悟父兄们钻荆棘,登山崖,跨涧流,蹚冰河,迎寒风,深一脚浅一脚,从黑古隆冬夜,走到春日朝阳满天霞光里,走到心中圣地仙界中,肩负家庭家族无限期冀,精神上登顶盘古山巅。为后来人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让我们可以驾车拜盘古行天下。这个过程父兄们肉体的苦或难,皆为必达的修行使然,有着强大的内心力量释放。这和藏胞朝拜路上磕等身长头一样,是信仰的精神动力无声行动。
史料说,祭祀盘古已有1300余年历史。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华创世文明的起源,我们56个民族同根共祖,血脉同心,山水相连,热爱劳动,享受生活,共护尊严。
祭祀上山的人们,在瞭望台举目远眺:那座桐柏泌阳两县的分界岭,盘古化身的山脉栩栩如生,蓝天白云间酷似盘古仰卧。相传盘古活了1.8万年,神人倒地化作山脉,声为雷霆,气为风云,左眼为日,右眼为月,体为五岳,血为淮渎,毛为森林……
盘古山巅瞭望四野,远山近水徐徐入目。北倚巨岩铜山,南站太白极顶,东有奇峰明山,西望南水从盘古山前,向北日夜兼程流淌……
方圆百姓,无论老幼,不分辈分,一代代人,口喊盘古爷,心念盘古奶。四世同堂各辈,五服同族诸家,都称盘古爷爷奶奶。往日的我不明其中意,今个儿站在盘古山上,看见白毛风火的登山长者,听到攀爬小娃童音奶声,方明深理在人心民意:爷爷奶对小辈最亲,手可扯着长辈衣角,可心地走在院里村外,饿了累了依在怀里有温情,耳际灌满嘘寒问暖。人间朝圣盘古爷盘古奶,这是千百年来世上最亲的神。
千里归乡来,春上盘古山,拜谒智慧先贤,寻着梦里的春山。
责任编辑:宋宝颖